中国工程院院士、中国人工智能学会理事长李德毅预测,到2025年左右,路上80%的车辆可实现自动行驶,与人工驾驶并存,互为补充。借助自动驾驶,更多“菜鸟司机”在路上将更加自信。
据新华社3月1日消息,无人驾驶的关键在“大脑”,中国工程院院士、中国人工智能学会理事长李德毅称之为“驾驶脑”。在此之前,李德毅院士团队已先后于2012年11月和2015年88月分别在北京至天津、郑州至开封的实际道路上,进行过两次成功的无人驾驶试验。其中,在郑州至开封进行的实路测试,被证实为世界,商用客车在实际道路上实现全程无人驾驶,引发全球汽车业同行瞩目。
他认为,相比私家车,客车、旅游大巴以及中重型货运车辆的智能化需求将更为迫切,也将是最早实现无人驾驶的领域。他透露,目前国内已有城市考虑在城市快速公交上采用无人驾驶技术。
据了解,目前在无人驾驶最为关键的“驾驶脑”研制上,我国已积累一批核心技术专利,整体在国际上处于领先水平。
“下一步我国科研工作者和企业应在高精度传感器和‘驾驶脑’性能上下功夫。”李德毅透露,今年他的团队将在深圳进行新一轮更大规模的无人驾驶测试,以促使相关技术进步和完善,推动无人驾驶尽早进入人们生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