新疆哈密:从巴里坤草原到魔鬼城
没有到哈密之前,对哈密的所有印象,都是冲着哈密瓜去的。哈密因哈密瓜而出名,这恐怕是大多数国人对哈密的第一印象。
哈密是新疆的东大门,从内地进新疆,一到星星峡,那就是哈密的地界了,其实距哈密还有210公里,沿途是无尽的沙滩戈壁,哈密其实就是茫茫戈壁上的又一块绿洲。
我住在一个叫做加格达的宾馆里。“加格达”是维吾尔族语,意思是凝重厚实,生机无限。据史料记载:一世回王额贝都拉进京朝觐时,贡品之一即为“加格达瓜”,其特征是耐久藏,个头大,味道甜。让品味了加格达瓜的康熙皇帝为之赞不绝口。金口玉言称其为“哈密瓜”。后纪晓岚途径哈密,领略了加格达瓜的风味后,随向世人推荐:“西域之果,葡萄莫盛于吐鲁番,瓜莫盛于哈密。”哈密瓜由此盛名于世。
加格达宾馆的后院紧邻哈密的人民公园,公园不大,也无甚特殊之处。,吸引我的是那些被哈密人称做左公柳的参天大树。相传1875年5月(清光绪六年),左宗棠任钦差大臣督办新疆军务,率部队驻屯哈密,先后在哈密官道及14公里的东西河坝广种旱柳,后人称之为左公柳。其实,从陕甘交界的长武县起一直到新疆,一路都有挺拔的左公柳。130年过去了,如今,我们仍在享受左公柳带给我们的绿荫。
哈密不大,象内地的一座大县城,一座屹立在戈壁滩上的城市。一座天山隔断了来之北方的湿润空气,使处于戈壁滩上的哈密极度干旱,每年的降雨量只有33.8毫米,而蒸发量却有3300毫米,生活用水只有靠地下水和天山来水。尽管这样,城市框架在不断拉大,城市人口在不断增加。近几年来,广东省每年都派出干部轮流到这里任第一把手,对口支援。效果是显而易见的,投资的项目正在建设,公路在延伸,绿洲在扩展,公路两边的戈壁滩上,人们正在坚硬的石头堆里挖出一个个树坑,栽上树苗,从天山上引来水源,埋管滴灌。早几年栽下的树如今已经郁郁葱葱。从天山上往下望,一条绿色的带子一直伸向远方,远方,是一片绿洲,那就是哈密。
绿洲,在扩展着;哈密,在发展着。
哈密的朋友听说我要去拍摄魔鬼城,建议下午去,傍晚拍摄,那剩下的大半个白天,在朋友的推荐下,便有了这次计划外的巴里坤之行,意料之外,也更加珍贵.
巴里坤草原有名,不仅因为它是新疆的第二大草原(巴音布鲁克草原第一),更主要的是因为它夏天的凉爽和吐鲁番的热以及安西的风并称西域三绝。现在已是深秋,凉爽,已经没有什么意义了。
汽车沿着一条平坦的公路前行,出了哈密,就进入了茫茫的大戈壁,诺大的戈壁滩上荒凉寂寞,只有一丛一丛的小草在显示着生命的存在.公路两旁,当地的老乡和机关干部正在挖树坑,戈壁滩质地坚硬,需要用钢钎才能凿开,然后拉来黄土,植上树苗,从天山上引来水源,数十公里,全是先进的埋管滴灌,前两年栽种的小树,现在已是郁郁葱葱.
天山横贯新疆东西,把新疆分成了南疆和北疆.天山,也就成了新疆的气候分水岭.来之北方的湿润空气,在天山的阻挡下,不能继续南下,于是,天山的北坡降雨量大,植被也好,到处是草场和森林,而天山以南却干旱少雨,哈密年降水量33.8毫米,年蒸发量却达到3300毫米,干旱的气候使天山南坡成了寸草不生的石头山.
公路盘旋而上,渐渐的,山上有了绿色,稀稀拉拉的树丛之间是一团一团的“草皮”,陪同的朋友告诉我,那也是一种松树,叫爬松,是当地一种很有特色的植物,它的松籽含油量特别大。
公路开始下行,蓦然,连绵的草原映入眼帘,地形起伏,草原绵延,远方,是一排排,一丛丛的松树,挺拔的天山松,巍然屹立。树林间,草原上,一顶顶,一间间哈萨克的帐篷和小木屋静静的伫立着,草原已经发黄,草场的草已经放倒,牛羊大都已经转场,这就是我梦寐以求的巴里坤草原。巴里坤草原位于天山和内蒙古高原之间,雨量充沛,自然条件优越,夏天,草原上人头躜动,拜格节(赛马会)热闹异常。而现在,夏日的繁华不在,剩下的,只是枯黄的一片。
汽车沿着下山的公路继续下行,猛然间,在黄色的草原上,一群羊在缓慢的移动,我拿起相机向羊群跑去,草原已没有喧嚣,一切都是那么幽静。哈萨克牧民的小木房顶上,一缕炊烟在袅袅升起。我回过身去,慕图雨天正在草原上奔走。
公路左转,汽车又从北坡向天山高处爬去。据说,这里是过去的天山古道,后来几经拓宽,变成了国道,现在,新的国道替代了它,经过的车少了,就只有旅游的价值了。山顶上,是一座天山庙,供奉的是关公关老爷,当然,现在也没了香火,只有三间废弃的庙宇。
天山的北坡果然漂亮,山坡上除了草场,就是大片的天山松,夏天,这里是避暑的胜地,多少人家来到这里,在这里宿营,在这里野炊。现在,这里已是深秋初冬,越往上走,松树开始发黄,裹着毛衣和冲锋衣,依然瑟瑟发抖。
原路下山,原路返回,在天山深处,一条小河静静的流淌,绿草依依,桦叶开始发黄,牛群在悠闲的吃草,马儿在树下河边低头饮水,正午的太阳直射到山谷里,没有牧人,没有喧哗,只有我和马儿静静的待在那里,那一刻,都记录在镜头里。
新疆有许多“魔鬼城”,其中名气较大的有奇台魔鬼城,乌尔禾魔鬼城和哈密魔鬼城,而哈密魔鬼城又最为壮观。
大约在1.9---2.3亿年前,新疆准葛尔盆地和塔里木盆地等处是一片水泊地带。后沧桑巨变,地壳拉升,戈壁荒漠及桌状台地出现了,年复一年的风蚀雨剥,台地逐渐切割成沟壑交错,奇形怪状的石岩及土丘,地质学上称其为“风城地貌”,新疆维吾尔族称其为“雅尔当斯”,也就是现在“雅丹地貌”,这里因沟壑纵横,沟谷内的“狭管效应”在大风的作用下发出鬼哭狼嚎的声音,所以,当地老百姓又称其为魔鬼城。
哈密魔鬼城位于五堡乡以南20公里,距哈密100公里。整个景区散落在一个长400公里,宽30公里的沙漠戈壁中。为了旅游和参观方便,入口处修建了一个大门。一条戈壁公路一直通向远方,说是公路,其实是汽车压过的车痕而已。正引证了鲁迅先生说过的:世界上本没有路,走的人多了,就成了路。
景区就坐落在沙漠和戈壁上,从这里向南,就是,的罗布泊。我们的司机小宋多次来过这里,地形极熟,一边开车,一边解说。我们穿过一座城门,一座城市便展现在眼前。平缓的沙漠中,一个个土丘昂然突兀,在风雨的侵蚀中,有的似城堡,有的似动物,维悄维妙,活灵活现。
哈密的魔鬼城里其实有一座真正的古堡,当地人称做“艾斯克霞尔”古城堡,意即“破地”。它就坐落在离地面6米的一个风蚀台上,长方形的土夯建筑,高约5米,前面有门有窗,那是古丝绸之路的驿站,是哈密王朝的西南前哨。这里其实是一个独立的景区,沿着风蚀的粗沙形成的斜坡,一步一步慢慢的往上走,仿佛置身于一座昔日的宫殿里。夕阳斜照,暖洋洋的打在土丘上,发出红色的光芒;回身望去,古城堡又淹没在夕阳里。登上“山”顶,大大小小的土丘,散落着,象一座座岛屿,在沙海里漂浮着,夕阳下,那么耀眼,那么美丽!
哈密的朋友特意为我拍摄魔鬼城落日换了一辆丰田越野车,他曾经多次陪同圈里的摄影爱好者来这里拍摄,地形熟悉,此时,他催我上车,拉我到另一个景点,那个被称做千佛洞的地方,沙漠上,沙山屹立,岁月的印痕刻在上边,形成一道道沟壑,一个个洞穴,形状似布达拉宫。
等我们匆匆忙忙赶到仙女峰景区,太阳已经落山了,仙女在落日里倍感寂寞,一眼望去,山峰峡谷尽在落日的余光中,苍苍茫茫,时隐时现。等我登上山顶,太阳已经西沉,茫茫沙海,一片沉寂,浩瀚戈壁,灰暗苍凉。还有半个太阳留在天际,使人顿生“大漠孤烟直,长河落日圆”的感慨。
来源:搜狐旅游