明年3月30日,第八届郑开国际马拉松将拉开大幕,如今各项准备工作正在有序进行。作为战略合作伙伴,刚刚结束的台北马拉松可以给郑开提供不少有价值的经验。为何人口不到300万的台北市最多能容纳10万人参赛,跑者穿梭于繁华的台北街道对城市有什么影响?组织者又如何妥善解决?来听一听我们的大河报跑友团从宝岛取回来的真经吧!
更亲民
领导亲自上阵博眼球
除参赛规模令人咂舌外,台北马拉松凭借其独特的魅力也正在成为整个东南亚地区,影响力的国际路跑赛事。其中一个重要因素,就是赛事主办方领导亲自上阵,激励跑友的斗志。
比赛当日清晨6点,作为主办单位代表,台北市长郝龙斌和中华台北路跑协会理事长曹尔忠就已经赶到市民广场,为了和大家伙儿更近距离地互动,郝龙斌甚至在主持人的鼓动下和领操员一起在主席台上欢乐地扭起了身体,这一举动立刻引爆全场。开跑后,郝龙斌等人一直矗立在雨中为运动员挥手打气,还在终点线处迎接完赛归来的选手。
更普及
注重与各阶层互动
为吸引更多民众参赛,主办方采取多项措施予以激励。针对青年选手,设置了“精英组”和台北市政府特别奖励计划;针对少年选手,设立两公里“儿童组”比赛并有相应奖项;针对老年选手,鼓励更多高龄老者免费参加3公里休闲组,借以让更多人关心高龄议题,号召三代同堂甚至四代同堂的大家庭一起组团参赛;针对团队,为报名竞赛组人数前三名的企业提供特设休息区及拉拉队加油区,并开启“健康企业路跑王”争夺的企业激励计划。
更贴心
公共交通
为赛事开绿灯
为让参赛者更加便捷地到达比赛地点,台北市政府还协调台北捷运(地铁)比往常提前四十分钟于各终点站发出首班车,并缩短各班次之间的班距,让数万路跑者可以有更多的选择从市区的四面八方便利、及时地抵达比赛的起点——台北市政府。
上述几点是大河报跑友团的热心跑友们带回来的实用经验,未必完全适用于郑州本土,但是,他们的服务理念、激励机制、政府扶持力度以及全社会的关注与热情,各方面的保障措施,值得郑开国际马拉松借鉴。