重钢的高炉、煤气柜、高烟囱、茄子溪的老厂房……如果你现在又来到大渡口,看到这些上世纪七八十年代留下的老建筑,会不会感到吃惊?在重钢环保搬迁后,这些“老古董”不仅不会拆除,反而变成了“新宝贝”。
按照大渡口区的规划,大渡口这座昔日的“钢城”将打造“新兴产业之区、品质生活之城”作为了自己新的发展定位,而文化创意产业、休闲旅游业、信息服务业,正是大渡口区瞄准的新兴产业,打造文化创意总部集群,建设文化创意产业基地,老旧厂房不可或缺。
重庆工业博物馆年底开工
踏过铺满落叶的小径,层层枝蔓中,大约70米高的加热炉大烟囱依然矗立,虽年代已久,仍隐约能辨清烟囱上还挂着一幅掉色的标语—“质量是第一信誉,是企业的生命,是职工的饭碗”;穿过凋敝而空旷的厂房,耳畔似乎依旧还传来轰鸣声,时光在这个长度达到383.8米,最宽达到203.5米的巨型车间里留下了许多印迹,老旧的墙体、斑驳的地面、锈蚀的钢梁……这里是重钢型钢厂旧址。
“虽然现在看上去有点荒凉和沧桑,但是很快这里就将成为一个火红的建设工地了!”重庆工业博物馆承建单位相关人员告诉重庆晚报记者,经过多次项目规划调整,经市政府批准,重庆工业博物馆项目将在今年年底前正式开工建设。
据介绍,重庆工业博物馆之所以选址重钢旧址,是因为重钢已有120年历史,具有丰厚的工业历史文化积淀,利用重钢搬迁后的老建筑、老厂房和老设备,在原址加以保护,同时整合全市工业遗产资源,规划建设重庆工业博物馆更具历史意义。
在精心保留的重钢工业遗存中,老厂房面积达4万多平方米,其中既有重钢原建于1940年的大型轧钢厂房、修建于1985年前后的大型主电室、修建于上世纪80年代的厂办机关大楼及食堂。此外,还有三根加热炉的大烟囱,14.2米高度的重钢五高炉以及高57米、直径38.2米的5万平方米转炉煤气柜,以及重钢自备职工车站、厂区专用铁轨约500米。
这些老厂房中最出名的是钢铁厂迁建委员会生产车间旧址,目前由国务院公布为第七批全国,文物保护单位。这个车间在1941年底建成,主要设备来自汉阳铁厂。钢铁厂迁建委员会从奉令搬迁到重建初期,直至1949年撤销,前后经历了11年,供应了抗战期间重庆兵工厂用钢料的50%-70%,总计4万吨以上,为造枪弹提供了原料支持,使重庆迅速成为中国抗战时期最主要的兵工生产基地和后方,的新兴工业区。
据了解,重庆工业博物馆已经被纳入我市“十二五”市级重大社会文化事业项目,同重庆中国三峡博物馆、重庆大剧院、重庆国际马戏城等项目一样,也是我市十大标志性文化事业项目之一。未来的重庆工业博物馆将打造成文化创意产业园,以工业文化为主题的新兴旅游目的地,融合博物馆、文化、旅游、商业、教育、科技等多个产业,最终成为一个,级景区。
创意和休闲产业带正在形成
除了以重庆工业博物馆为主的重钢文化创意产业园,大渡口还将依托34公里滨江水岸,串连起重钢文化创意产业园、马桑溪古镇、、钓鱼嘴主题乐园、金鳌山宗教文化项目、小南海-中梁山康体养生区等项目,形成文化创意、休闲旅游产业带。
“对于一个地区和城市而言,文化层次的竞争是,层次的竞争,文化生机的旺盛与否不仅反映着一个地域的经济合力和城市精神,同时也关系着自身的可持续发展和城市竞争力。”
大渡口区文广新局副局长潘俊峰说,该区正在努力挖掘大渡口区深厚的文化资源,大力发展文化创意产业,加紧编制文化产业发展专项规划,抓紧项目落地。除了重钢文化创意产业园,该区打造的,同样依托的是重庆石棉制品厂、四川木材综合厂等一批老国企的老厂房。
目前,首批入驻的大型创意型文化企业—汉博国际艺术机构,其创始人是毕业于四川美术学院的刘烈成,他正致力于将这里打造成重庆文化艺术基地。现在,该公司在石棉厂5000平方米的老厂房里培育出上万种创意工艺美术产品,远销全球30多个国家和地区,涉及主题公园、商业街区、户外景观、酒店会所、办公家居等室内装饰。
而同样毕业于四川美术学院漆艺专业的王黎阳,现在是重庆市级非物质文化遗产项目“大漆传统制作技艺”的第三代传人,他把木材厂的老厂房改造成了工作室和生产车间,在这里创作的漆器作品,动辄售价数十万元。
据介绍,目前光是重庆石棉厂的老厂房就已租出3万多平方米,吸纳企业30余家,年租金收入就达到数百万元。在茄子溪地区闲置的近10万平方米老厂房中,计划将利用6万平方米发展文化创意产业。
按照大渡口区的交通规划,到2016年,总长21公里的大渡口滨江路将全线通车,这条路北起九龙坡滨江路,南至小南海水电站,将连接九龙半岛、重钢片区、钓鱼嘴半岛及小南海水电站,形成钓鱼嘴-小南海主题文化旅游产业带。
今后,以滨江沿线和中梁山、金鳌山为,,将打造主题乐园和旅游景区,带动康体娱乐、观光休闲、住宿餐饮等都市休闲旅游产业;以小南海水利枢纽工程建设为契机,小南海片区将打造成集文化宗教、休闲观光、康体健身、商业居住等多种功能于一体的AAAA级都市旅游目的地。
信息服务业异军突起
由钢花四溅的钢城转型“新兴产业之区、品质生活之城”,不能不提在大渡口异军突起的信息服务产业。
自2011年,投资达50亿元、占地约537亩、建筑规划总面积约100万平方米的天安数码城在大渡口建桥工业园开工以来,这个融科技产业大厦、区域总部基地、优质商务配套和滨江高尚住宅于一体的大型城市产业综合体,已经吸引了150多家互联网企业入驻。此外,还有26家从事移动互联网业务的公司,入驻了位于大渡口九宫庙商圈的鑫鹏广场,互联网产业已在大渡口初步聚集。按照规划,到2022年,将有3000家移动互联网企业入驻,形成庞大的移动互联网产业集群,带来超过300亿元的产值和10万白领人群。
信息服务业的聚集,又迎来了集广告、传媒、创意、互联网软件开发等产业为一体的高科技文化产业集团—年度传媒公司。2011年,该公司将所属总部及旗下4家控股子公司和关联公司全部迁至大渡口建桥园区,短短数月便上缴税费1000万元,增加就业人口数百人。
“巴渝文化、抗战文化、宗教文化、工业文化、义渡文化延续着大渡口区的城市文脉。”潘俊峰说,大渡口区将继续挖掘和产业化堰兴剪纸、麦草艺画、乱针绣、大漆制作等非物质文化遗产,以天安数码城与重庆工业博物馆为核心,集聚数字创意产业;以李雪芮羽毛球培训基地、李云迪钢琴培训中心等为载体,集聚文体休闲产业,最终在大渡口形成北创意、南休闲的文化产业布局。
重庆晚报记者 刘斌
本版图片由大渡口区委宣传部提供