从一个地区生产总值仅6亿元的农业县,迅速嬗变为经济总量超7000亿元的现代制造业名城,40年的跨越式发展让东莞被誉为“改革开放精彩而生动的缩影”。作为东莞城市发展的基石,各个镇街都发生了翻天覆地的变化。近期“南方号·东莞矩阵”发布的不少文章,用文字和图像带领读者回顾部分镇街改革开放40年来的发展历程。
让我们跟随南方号的镜头,一起见证东莞镇街的蝶变之路。
一个小镇涌现1.3万多个商业网点
回顾40年的厚街商业发展史,可以用几大线条勾勒出一幅巨变的历史图景:从统配统销到自由流通,从国有集体一统到以民营为主,从单一业态走向多种多样,商业巨变不仅为经济发展作出积极贡献,也从点点滴滴改变了百姓的生活。
40年前,厚街还是较贫穷的小乡镇。1978年人均收入仅189元,商品流通渠道堵塞,社会消费品零售总额只有2428万元。改革开放的号角吹响后,小镇的商业发展迎来新起点。1984年,厚街办起22家贸易公司,同时不断引进外资、设备、技术办厂办企业,到1992年底,共引进“三来一补”和“三资”企业共456家。经济实力的增强给了厚街商业第一次飞跃的平台。
到了上世纪90年代初,厚街零售业出现商场业态。1990年8月,厚街向群路8号建起了天虹商场。进入新世纪,厚街零售业开始与外资零售巨头正面接触。2000年,来自香港的华润超市在镇中心区康乐南商贸中心开设厚街第一家外资商场。2005年以后,其他零售巨头纷纷落户厚街。
近年来,隐潜已久的厚街零售业能量喷薄而出。截至2017年,厚街各类商业网点1.3万多个,拥有各类大型商场、超市超50家,总经营面积逾50万平方米。全镇商业网点星罗棋布,每个行政村都形成各自的商业中心,初步形成以镇中心区商业为核心、二级区域商业中心为框架、三级社区商业网点为基础的商贸新格局。
“长安,的建筑就是学校”
改革开放前,长安是一个经济落后的边陲小镇,教学条件差,老师大多都是小学、初中毕业学历。改革开放后至上世纪80年代中期,长安经济迅速发展,人才需求量越来越大,使得长安镇政府对教育的重视程度,。“从那时起,长安,的建筑就是学校。”退休教师莫群香回忆道。
1988年,长安镇兴建长安中学,并把1989年定为教育年,制定“教育强镇,科技兴镇”的决策,对教育的投入逐年大幅增加。从1989年起,长安推行12年义务教育,比国家规定的9年义务教育多了3年。
长安的教育红红火火地在全镇范围内铺开,经费逐年增加。2001年,长安镇对教育设施的投入近1亿元,超过全镇财政收入25%。同时,长安镇党委、政府提出“树立现代教育观念、完善办学管理体制,努力创建21世纪现代教育强镇”的战略目标,并发布《长安镇创建教育强镇实施意见》。在这个思路指导下,长安兴建长安实验中学,教育硬件迅速跟上时代的步伐。
2004年,长安镇被评为广东省首批、东莞市,“广东省教育强镇”。到2008年,长安实现由农村教育向城市教育、由传统教育向现代教育的转变,学生的综合能力和基本素质大幅度提高,为社会培养复合型人才奠定基础。
近年来,长安推进教育均衡发展,推进师资队伍建设,加大教师培训力度,不断提升教育均等化水平,扩大优质教育资源,先后发展足球校园、慕课、成立名师工作室等。40年间,长安镇的教育事业伴随着改革开放的步伐阔步向前。
“农业小镇”变身“科技道滘”
“在东莞市优越检测技术服务有限公司的实验室,技术人员戴着口罩对重金属做溶解检测,很难想象这是一家诞生自生产工厂的检测中心,投资商是在道滘投资近40年的港商黄日荣。”南方号“魅力道滘”介绍,黄日荣见证了道滘的蝶变。
改革开放第二年,黄日荣成为第一批来到道滘的港商,投资成立五金饰品工厂,产品主要销往欧美。在近年行业萧条的大环境下,响应转型升级的号召,黄日荣成立了东莞优越检测技术服务有限公司。
这是道滘鼓励企业转型升级的一个缩影。2009年,道滘镇决定5年内每年拿出500万元打造科技道滘工程,鼓励企业转型升级。2017年,为打造“创新节点、和美水乡”,道滘出台《道滘镇“科技道滘”工程专项资金管理办法》,从当年起每年投入1200万元,连续四年投入4800万元用于扶持产业发展,推动产业转型升级。
伴随着道滘加快实施包括新材料、新装备、新能源、新硬件、新医药和新业态的步伐,道滘科技产业迎来巨大改变,这一点从科技补贴的申请和发放数量的对比上可见端倪。2010年,企业申请科技类补贴143.9万元,2016年至2017年增长到2212多万元,增长约15倍,目前全镇高企数量达93家。