绕了一圈又一圈,停车场里就是没空位,停车难是有车一族最头疼的问题之一。近年来,在,的中心城区,立体车库逐渐兴起,车主们使用情况如何?智能立体车库运营情况如何?湖北日报全媒记者近日在武汉市作了一番调查。
低价低质恶化用户体验
立体车库利用率不高
“再回一圈,方向盘向左打……”11月27日,在江岸区京汉大道一处地下停车场,管理员正在指挥一辆轿车停车,大声嚷了半天,车主才停好车。
这个停车场安装了两层的机械式立体停车设备,一层的车位停满后,升降机将车提升到二层,空出新的车位,原本只能停50辆车的地方,容纳量翻倍。“停车位是多了,可没人指挥的话,有些司机停不进去。”管理员抱怨道。立体车库是钢架结构,每个车位仅宽2米左右,周围还有立柱遮挡,倒车入位时必须停得很正,否则升降机启动时,车子会被剐蹭,技术稍差点的司机没人指挥还真搞不定。久而久之,一些司机宁可在地面转着圈找车位,也不肯停到这里来。
立体停车库能不能做得更宽大些、方便些?“技术上可以,但成本上未必可行。”天马华源停车设备有限公司相关负责人说。更宽大的立体停车设备意味着要使用更多的钢材,升降电机、链条、钢索等配件也要用更好的,价格就上去了。市场竞争激烈,价格高的设备不好卖。
2014年,立体停车设备市场兴起,平均一个立体停车位的价格在1.5万元以上。2018年,在武汉开展业务较大的停车设备生产企业已有十几家,这一价格普遍下降到1.3万元,甚至更低。
武汉市机动车停车场行业协会会长孙晓波表示,设备价格压低了,一些厂家在设计或用料上就没那么讲究了。车位变窄、电机从进口货变国产货等,其实都是为降低成本。反映到用户层面,就是停车不便,体验差,用户不乐意去。“新建的立体车库利用率低下,甚至因为质量问题建成即闲置,这种情况也不罕见。”孙晓波认为,这既需要政府加强监管,也需要行业加强自律。业主也不能一味追求低价中标,而是应该认识到,立体车库也是一分钱一分货。
投资大 收入少
智能立体车库推广难
目前广泛使用的立体停车设备,大多是钢结构的升降横移式设备,需要司机人工停车,管理员手动操作车位升降横移,谈不上智能化。有没有不用人操作的智能立体车库呢?答案是有。
在江汉北路湖北民航大酒店后面,有一座占地100平方米,高50多米的白色建筑,这是一座智能停车塔库。11月26日,记者将车开到门口,大门自动打开,里面是一个很宽敞的停车位,车辆驶入后,司机下车取卡,升降机自动把车提升到空车位上。取车时,只需要在出口处刷下停车卡,车子自动降下,司机缴费上车离开即可,整个过程无需人工操作,新手司机也能很方便地停车。
不过,塔库停车费用较高,临时停车每小时6元,小轿车包月700元,SUV包月800元。周边道路的停车位,1小时收费标准为3元,自第2小时起,每小时4元,每天25元封顶。车主们更喜欢去便宜的地方停车。这个停车塔库可停放100辆车,记者看到门前显示屏上显示,空车位还有26个。
该车库是武汉第一家采取业主方和投资方合作模式修建的塔库,由民航大酒店提供用地,武汉文都投资有限公司投资、建设并运营,2016年投入使用。“两年来,塔库使用率始终不高,工作日白天使用率一般60%左右,到了晚上或周末,就只有10%了。”公司董事长丰书和说。
能不能降价来提高使用率?丰书和算了一笔账,塔库投资1000万元,平均每个车位成本10万元,在理想状态下,每个车位每年至少要收入1万多元,才能保证10年收回投资,这还没算每年60万元的维保费用。以塔库现在这种使用率,收回投资都很困难,降价会亏得更多。
业内人士介绍,智能立体车库因为投资成本高、周期长、风险大,少有企业愿意开展投资、建设、运营一条龙业务。卖设备或帮人代建车库风险小得多,也是目前主要的商业模式。不过,这种模式不利于行业转型升级、做大做强。
车位增多 停车依旧难
破困局仍要靠“无形之手”
2010年9月,武汉市机动车突破100万辆,随后进入井喷期,今年有望突破300万辆。而据今年7月的统计,全市停车位189万个,其中建筑物配套设施的停车位176万个,公共停车位8万个,路内停车位4.9万个。
为缓解停车难,政府大力新建停车位,并对停车场建设出台了一些优惠政策,如武汉市在2015年出台政策,优化停车设施审批流程,鼓励社会资本参与公共停车设施建设,免征城市基础设施配套费。今年8月,武汉市提出年内要新增停车位10万个,明年军运会前,要新增停车位40万个。据规划部门统计,2015年到今年上半年,武汉市新增6万多个公共停车位,其中建成47个机械停车设施,可提供5700个停车位,约占10%。“停车位不断增多,但局部地方市民感觉停车依然很难。”孙晓波认为,要缓解停车难,除了新建停车场,还需要盘活存量,并将新建车位和存量车位打通,用物联网、互联网技术、云计算、大数据等,提高现有停车位的利用率。“真正解决停车难,还是得靠市场机制和价格杠杆。”孙晓波说。如一些发达国家和地区,停车价格由市场决定。每当车子停满,车位稀缺了,停车费就提高,直到有人因为停车成本太高而不停车或者不开。如此一来,某一地段的停车位永远能保持一定的空余率,既解决了停车难,还可以引导市民少开车,多采用公交出行或绿色出行方式。“城市土地和政府财力都是有限的,解决停车问题终究要靠市场。”孙晓波认为,节约土地的立体车库是大势所趋,由于立体车库,特别是智能立体车库投资较大,只有提高停车收费市场化程度,让社会资本有利可图,他们才会大量进入这一领域。目前大量城市公共停车位还是政府定价,亟需进一步改革价格体系,建立公平合理、有序竞争的市场环境。