北京地铁“2块钱随便坐”的时代将于一个月后正式结束。调整后的地铁票价仍远远堵不住财政补贴的窟窿,但市场规律将提升自己塑造这座城市居民生活的角色,却是明显的。
北京和上海在有些榜单上进入了世界生活成本最昂贵城市之列,虽然这种排行的标准值得商榷,但它们所反映的中国超大城市生活成本上升趋势显然是真实的。
北京地铁提价会让住得远的上班族每月多支出一二百甚至更多交通费,如果他们薪水不低的话,这点钱倒也算不上什么。然而生活费用的上升在北京这种超大城市里几乎是全面的,压力会来自各个方向,如果你是这座城市的新移民,而且没幸运到一来就挤进高收入阶层,你注定会感到日子沉甸甸的。
地铁票该不该涨价呢?其实这个问题和北京该不该搞得这么大同样让人纠结。北京因为太大了,人口比一个欧洲的中等国家都多,就需要有很多轨道交通。在北京坐一趟最长的地铁,相当于在新加坡出国了。北京地铁正在成为全球最庞大的“地下王国”之一,继续“2块钱随便坐”怎么可能。
中国逐渐成为了全面市场经济国家,在发达程度不足的社会里,这意味着围绕超大城市会形成各种资源的聚集。即使在发达社会,大城市在与中小城市的资源竞争中也越来越展现出优势,欧美的很多小城镇在衰落,人口向大城市集中似乎是难以阻挡的趋势。
人口集中会带来经济的集约效应,对普通人、尤其对年轻人来说,意味着更多发展机会。大城市的吸引力往往会胜过大城市病带给人们的种种厌倦,因此人们总是一边骂着大城市的问题,一边又对那里的繁华恋恋不舍。
在中国,北上广的居民面对中小城市居民常会有莫名其妙的优越感,其实这种情况在世界大多数国家也是一样的。一个人住在大城市里,意味着他与各种各样的机会更为接近,这也是人的一种“软财富”。越是年轻、有抱负的人,这一切对他越有价值。
然而人口太多会极大增加超大城市的生活成本,对外来移民尤其如此。这种成本的蹿升从本质上说,是超大城市人口负荷接近极限的反映,是市场环境下一种残酷的调节力量。如今很多年轻人怀抱梦想进入超大城市,但他们最终能成功融入城市的机会必将逐渐收窄,到头来待不下去的人将会增多。
北上广的地铁再贵你也要坐,但远不仅此。对一个时尚年轻人来说,还有电影再贵你也要看,衣服再贵你也要买,咖啡再贵你也要喝,等有了孩子,教育费再贵你也要送孩子去好学校。超大城市最核心的精神是竞争,你会不得不跟周围人比,输和被边缘化的风险会伴随很多人的一生。
中国曾长期处于计划体制下,很多人在哪个地方生活跟“组织决定”有关。而在市场条件下,超大城市、大城市、中等城市以及小城镇将会如何塑造一个人的生活面貌,提供什么样的机会和机会成本,成了全新的问题。中国这方面的研究不多,很多年轻人只知道大城市的房子贵,对它背后的大量含义并不清楚。
中国经济市场化了,社会治理层面与市场规律相悖的做法还有很多,这缓解了时下的矛盾,但也可能形成管理上的“堰塞湖”。然而市场本身就有“恶”的一面,我们该多大程度上以及在哪些点上干预它,这恐怕永远都是挑战。