8月18日,经济学人智库发布,的全球宜居城市排名调查显示,在过去一年内,北京在全球宜居城市排名中上升了5位,位列第69位,蝉联中国大陆最宜居城市。全球最宜居城市则被澳大利亚墨尔本摘得。看到这一版本的宜居城市排名,相信不少人都笑了。
何谓宜居?在“二战”以后,希腊学者道萨迪亚斯最早提出了“人居环境科学”的概念,在他看来,城市要想宜居,她首先必须得是一个人的城市,是一片能让人生活的乐土。那么这里所谓的“人的城市”,当然不能以经济状况和阶级地位进行区隔,它不是富人的宜居,而更应该是中产阶层以及绝大多数弱势群体的宜居,这也是我们评价一个城市宜居与否,首先应该具备的价值取向。否则,一个城市的基础设施再好,公共资源再丰富,居于此的大多数普通劳动者却享受不到,这样的宜居城市对他们来说只是一个“花瓶”。
衡量城市宜居与否,要想与普罗大众的感受相吻合,则必须要具备一个最为基本的前提,即占据城市人口多数的普通人和弱势群体,他们的权利和所享受的公共服务不能被边缘化。这不仅是真正的宜居,其所包含的公平和正义等价值取向,也是这个社会本应具有的共识。在此逻辑之下,你不能一边清理着群租屋,让弱势群体和低收入人群在政策的驱动下被迫逃离,然后让有能力者留下来享受“宜居”的城市环境,这样的宜居注定是一种假象。