台湾高雄元景耳鼻喉科神经科诊所陈健志医生,日前接诊一名40岁女性患者,因双耳持续耳鸣并伴随剧烈耳痒前来求诊。经诊断发现她患有“脂溢性外耳道炎”合并“耳垢栓塞综合症”。陈医生提醒,正确处理耳部问题非常重要,忽视症状可能导致严重健康影响。
这名患者描述,过去一段时间,耳道深处总感觉痒如蚂蚁爬行,用尖锐物品掏挖时经常取出带酸臭味的黄色屑屑。有,晚上突感双耳持续“嗡嗡嗡”作响,接下来的一周内耳鸣愈发严重,甚至形容犹如脑内有马达运行。
诊断与治疗
陈健志医生表示,检查时发现患者的耳廓皮肤已龟裂脱屑,耳道入口红肿且狭窄,费力撑开后才看到耳道内布满黑色坚硬耳垢,甚至无法直接观察到耳膜。在清除耳垢后并进行药物治疗,患者耳鸣完全消失,听力也恢复正常。
图1 医生正在为患者治疗。
陈医生进一步解释,这名患者实际上患有“脂溢性外耳道炎”,并发“耳垢栓塞综合征”。病因是身体免疫系统失调,导致外耳皮肤过敏,不断分泌角质层,但由于角质层质量不佳,无法抵抗外力揉搓和拉扯,容易受伤。一旦皮肤破损,亲脂性的“马拉色菌”入侵,身体产生额外免疫反应对抗菌群,从而分泌出更多角质层,形成恶性循环。耳道皮肤发炎、红肿,阻碍耳垢正常排出,导致耳垢不断积聚在耳道内,影响声波传入,还可能干扰耳膜振动,造成传导性听力障碍。同时,大脑听觉神经路径因代偿作用减少抑制,产生代偿性耳鸣,这实际上是一种“脑鸣”。
专家建议:早期治疗避免恶化
治疗方面,陈健志医生表示,首先需清理耳道内的耳垢与脱屑,并局部涂抹糖皮质激素药膏,抑制炎症与止痒。同时使用“唑类”抗真菌药膏(如吡咯酮类药物),以抑制“皮屑芽孢菌”生长。此外,口服抗组胺药物可进一步减轻过敏反应。整体治疗约需一个月,期间需避免揉搓耳部及曝晒阳光,让皮肤有机会恢复正常角质层功能。
图2 患者耳廓红肿,凹陷处皮肤龟裂,有脱屑现象。
陈健志医生特别提醒,耳痒、耳闷或耳鸣的症状不可轻忽,建议及早就医检查,切勿自行挖耳或拖延病情。若病情恶化,不仅会影响生活质量,甚至可能引发外耳软骨变形,导致“菜花耳”等,性外观改变。
此案例提醒民众,耳部健康关乎整体生活质量,保持正确护理与定期检查,才能预防潜在的耳部疾病。