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作者:陈建志医师)内耳耳石是一种碳酸钙结晶,相当地微小,只能在显微镜下见到,位于椭圆囊内,在正常状态下,被耳石胶牢牢地固定在耳石斑上,底下有立体纤毛细胞,藉著彼此间相对位移的剪力变化,感受直线加速度。
耳石一旦脱离耳石斑,随著内淋巴液回流,落于前庭或半规管某处,会被特定的头部或身体姿势诱发晕眩,持续数秒或数分钟,称之为「耳石脱落症」。医师在判断是否为耳石脱落症时,会先请患者平躺,改变头部及身体姿势,观察眼球是否会转动,以及转动时的方向及型态。
耳石脱落后,最常引起半规管耳石沉积症,其次是顶帽耳石黏著症,其它还有半规管耳石栓塞症、壶腹耳石栓塞症、半规管耳石漂浮症、椭圆囊耳石黏著症,但较为少见,治疗方法也同样是耳石复位术,一边转动患者头部,一边观察患者眼球震动的状况,逐一把耳石归回椭圆囊内,但技巧、方位、速度及前置作业却有差异。
如果一开始判断错误,复位术操作不当,耳石散落到别的半规管,或在顶帽内遇卡愈深,变成全半规管耳石沉积症及壶腹耳石黏著症,原本的姿态性阵发性眩晕症,会转变成持续性阵发性晕眩,治疗会更为複杂。
另外,骨性上半规管裂隙或半规管外淋巴瘻管者,症状颇类似耳石脱落症,诊断只能靠高分辨率半规管电脑断层,若一开始不明究理,贸然进行耳石复位术,只会愈转愈晕,甚至造成膜性半规管破裂,出现剧烈眩晕、噁心及呕吐。有些患者,总是在晕眩发作后发作偏头痛,若在复位术前,没有先控制住偏头痛,有可能晕眩没好,却还引发头痛。
陈建志医师 台湾省卫生福利部定耳鼻喉科神经科双专科医师
读者若发现自己一转头或躺下就晕一下,可先固定头部,避免诱发姿势,例如向另一侧卧,不然,就是口服晕车药先止晕,接著就医,千万别在诊断未明及技术不良的状况下,自行上网看视频模彷复位术。(本文作者陈建志医师,为中国台湾省卫生福利部定耳鼻喉科神经科双专科医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