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药注册管理专门规定》将于7月1日正式实施,中医药发展历程迎来新的里程碑。据国家统计局数据,2021年我国中药制药行业(中成药生产及中药饮片加工)稳步发展,全年实现主营业务收入6919亿元,实现利润1003.5亿元,两者增速均高于2020年同期水平,行业竞争力增强,实现了高质量发展。
6月29日上午,在2023米思会分会——盈科瑞,协办的【米交汇】中医药创新生态合作论坛上,首席科学家、知名教授/院长等多位行业大咖,围绕中药新药注册、相关技术指导原则、中药国际化发展、临床试验方案设计等进行分享,探索中药新药开发路径,谋划创新中药开发策略,为行业拨开中药创新开发前路的迷雾。
中国中医科学院中药研究所研究员北京盈科瑞创新医药股份有限公司董事长张保献
本次论坛由中国中医科学院中药研究所研究员、北京盈科瑞创新医药股份有限公司董事长张保献先生主持,标点股份总裁兼米内网总经理/首席研究员张步泳先生、北京盈科瑞创新医药股份有限公司总裁张宏武先生、科研总裁李艳英女士、副总裁胡杰先生等莅临了现场。
中药质量和标准——中医药生存和发展的“生命线”在中药材从源头种苗繁育到种植,中药饮片加工到中成药制成的过程中,如果没有严格的质量控制和科学管用的质量标准,那将很容易出现质量参差不齐的情况。在高质量发展背景下,中药质量与标准也越来越重要。
中科院上海药物所中药首席科学家果德安
“高质量与标准化发展是国家战略目标,中药质量和标准是中医药生存和发展的‘生命线’。”中科院上海药物所中药首席科学家果德安教授如是说。中药标准化研究要做好三方面,即深入基础、浅出标准、精准检测,深耕中药质量,保障中医疗效,促高质量发展。
谈及中药复杂体系整合分析策略,他提到了“化学-代谢-生物”三位一体系统分析方法,即发现化学成分、明晰体内成分、确证药效成分,中药成分分析鉴定能力大幅提升才能打开中药“黑箱”。创建中药整体质量标准体系,需要协调互认的标准制定理念、整体质量控制的核心技术、普遍适用性的指导原则。中药整体质量标准体系核心要素就是经典中药质控方法再加指纹图谱分析方法和多成分含量测定,整体多点控制才能控制好中药的质量。
,,果德安教授认为建立全产业链质量指控和溯源体系很重要,从种子种苗、中药材、中药饮片、生产过程、中成药全链条管控,最终实现生产优质中药的目标。
以案例为支点,探索中药复方新药的成分配方中药复方新药多源于临床试验方或院内制剂,是中药新药的重要组成部分,也是中药研发创新成果的重要体现。
四川大学华西药学院教授、原院长张志荣
在中药复方研发过程中,成分配方的研究是比较重要的一环。四川大学华西药学院教授、原院长张志荣先生以调血压和血脂复方胶囊的研发以及儿茶素和葛根素配伍和共递送胶束研究为案例,探索中药复方制剂的成分配方。
他提到,中医药治疗轻中度高血压高血脂独具优势,案例中的调血压和调血脂复方胶囊是根据“血脉同治”理念创制的新组方,,将松叶开发为药材,并揭示该胶囊降压降脂的物质基础及作用机制,阐明组方的科学性与合理性。该胶囊获批生产后,建立中药复方胶囊剂高效联动生产工艺,提高生产效率。
张志荣教授还就天然化合物成药的关键科学问题进行分享,目前基于中药、天然产物的创新药面临类药性问题、成药性问题等研究困局,通过增加靶向性、增加入胞量、保护药物等方式有助于提高天然类药化合物成药性。
系列政策下,中药新药研发迎来新局面随着《中医药法》、《药品注册管理办法》、《中药注册分类及申报资料要求》、《促进中药传承创新发展的实施意见》、《中药新药用药材质量控制研究技术指导原则(试行)》、《中药新药复方制剂中医药理论申报资料撰写指导原则(试行)》、《古代经典名方中药复方制剂说明书撰写指导原则(试行)》等系列法律法规颁布,中药注册管理的技术要求和指导原则渐趋明确,为中药研发带来了极大的机遇。
上海中医药大学教授张磊
上海中医药大学张磊教授分析了目前中药新药的研发局面,主要有以下几点:一、1.1类药(中药复方制剂)目前仍是研发的热点,“三结合”审评体系对研发指导作用已经有所体现,利用人用经验数据支持注册的局面曙光初现,其他来源的中药复方制剂开发目前较少申报;二、1.2类药(中药材的提取物及其制剂)研制渐热,研发路径逐渐明确,《中药注册管理专门规定》对这一类药物开发提出了原则要求,但如何细化其中的要求,比如“应当研究确定合理的制备工艺”等需要研究者深入理解和进一步与CDE沟通。三、目前改良性新药研发以2.3类增加功能主治为主,对改剂型品种、改给药途径的研究逐渐增多;已出现了工艺改变按2.4类申报的情况,其研究内容、研究目的值得关注。四、经典名方方面,随着苓桂术甘汤颗粒的批准,给大家带来了曙光,目前3.1类的申请数量明显增多,市场热情高涨;3.2类来源于经典名方的新药开发目前已批准了多个抗疫中药,除抗疫品种以外的来源于经典名方的新药开发值得期待。
,,张磊教授总结到,近几年中药新药技术要求日趋完善,《中药注册管理专门规定》对中药新药研发提供了更好的政策指导,其提出的八种临床定位,尤其是症状改善、患者与疾病相关的机体功能或生存质量改善等临床定位将会带来研发空间的进一步拓展。
“三结合”审评下的人用经验相关指导原则解读人用经验是中医药理论、人用经验和临床试验相结合的中药注册审评证据体系(简称“三结合”中药注册审评证据体系)的重要组成部分。
广州中医药大学第一附属医院副院长杨忠奇
广州中医药大学第一附属医院副院长杨忠奇先生就《基于人用经验的中药复方制剂新药药学研究技术指导原则》、《基于人用经验的中药复方制剂新药临床研发指导原则》、《基于“三结合”注册审评证据体系下的沟通交流指导原则》三大指导原则进行解读。
杨忠奇院长认为,中药人用经验通常在临床实践中积累,适用于中药新药注册评价,要满足临床有需求、规律可重复、数据与证据的关键点。基于人用经验数据的质量情况,他分享了7个新药研发路径;而对于“三结合”注册审评证据体系下的沟通交流,他认为申请人可按照人用经验研究方案、人用经验数据两个阶段提出沟通交流。
,,他提出了自己的几点学习体会:1、构建“三结合”的中药注册审评证据体系不容易;2、人用经验提出后,得到推广和应用很重要;3、人用经验符合中药新药研发规律,未降低中药审评技术标准;4、要按照“四个最严”总要求,研发高质量中药新药。
中药注册分类改革后,中药创新的新方向
成都中医药大学临床医学院副院长/研究员唐健元
FDA新药注册途径主要包括了创新药、改良型新药和仿制药,对创新药有税收优惠、市场定价、专利保护、快速审评等保护机制,对改良型新药会延长市场独占期,仿制药促使专利药降价。基于三种注册分类给予不同的政策导向,形成从药物研发到产品迭代的良性循环。
成都中医药大学临床医学院副院长/研究员唐健元先生认为,在国内,2020版《药品注册管理办法》改变了以往基于药学物质基础的分类设计,更加符合“临床急需、临床价值和临床可及”的政策导向,中药的注册分类需综合考虑到我国国情和产业基础,需在此基础上进一步思考和优化分类方式。
唐健元院长就中药注册监管策略和中药创新方向提出了进一步思考。
干货满满!中药新药临床试验方案设计的9个关键问题近年来,在系列利好政策鼓励下,中药新药研发热情高涨。而在新药研发过程中,临床试验方案的设计十分重要,其恰当与否将决定着该临床试验能否通过伦理委员会,将影响试验预期目标能否达到,试验结果是否准确可信,结论是否可靠等。
上海中医药大学附属曙光医院临床试验机构主任元唯安
那么如何设计科学合理的中药新药临床试验方案?在上海中医药大学附属曙光医院临床试验机构主任元唯安先生带来的主题报告分享中,或许能窥探一二。他指出,好的临床试验方案设计需同时具备科学性和可操作性,方案的制定需要由申办方、研究者、流行病专家、统计学专家、GCP专家等多方参与。
元唯安主任,对中药新药临床试验方案设计的9个关键问题进行了详实的解答,包括临床试验设计的基本原则、临床试验设计基本类型、中药的临床定位、受试者的选择与退出、对照的设置、样本量、给药方案、有效性指标观测与评价、安全性指标观测与评价。
主题演讲环节结束后,一场现场互动交流给论坛划上圆满的句号。
红日药业中药研究院副院长张志强先生提出“以配方颗粒为基础做临床的人用经验来开发新药是否可行”的问题。张磊教授认为,不同的人用经验数据或证据,所起的作用是不同的,用配方颗粒做的人用经验能起什么样的作用,需要审评人员根据相关法规和技术要求做出判断。杨忠奇院长对此表示赞同,他认为物质基础不一样,得出的数据可能不太可靠,只能给选题立项提供一些支持。
北京同仁堂研究院原副院长迟玉明先生咨询“有一定临床经验的组方是直接做II期临床还是补充临床研究后申请豁免II期临床”的问题。唐健元院长认为,人用经验能不能免II期临床需要具体问题具体分析,目前多数人用经验距离新近发布的技术要求仍有一定差距。杨忠奇院长表示,常规做II/III期没问题,主要得看临床数据,如果是一些比较难做的药,只做单中心前瞻性研究,不需要对照,也能得到好的数据。
云南生物谷药业副总经理李驰先生提出“如何提高重磅中药新药研发成功率”的问题。元唯安主任认为,基于现在发病率广、临床定位明确、研究比较深入、基础研究做得比较好的容易产生大品种。