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名40岁的女性,最近只要快速转头,就会有不到一分钟的眩晕感。即使睡觉的时候是左侧躺,也会看到天花板在旋转,经常会觉得恶心想吐,造成她睡觉时必须保持向右侧卧,半夜不敢翻身,而且醒来后腰酸背痛。
由于她平时要低头操作笔记本电脑或平板电脑,起初以为是颈部肌肉过度劳累所致,于是接受了局部按摩、推拿、刮痧、拔罐。虽然疼痛减轻了却仍会头晕;又以为是颈部动脉血流不畅造成的,但是超声波检查没有异常发现。 后来x光检查发现颈椎间盘狭窄,开始接受热敷、经皮电刺激、牵引等理疗,但症状依旧。为了促进睡眠,偶尔服用安眠药。
患者后来到台湾高雄的元景耳鼻喉科神经科诊所,就诊时一手扶著颈部直嚷著「落枕」不会好,既痠痛又晕眩,言谈间充满了焦虑与无奈。医师陈建志请她平躺,头向左转,接著向后躺下,让头垂在床边,就可看到她的眼球在不停地转动,原来是罹患了「左侧后半规管耳石沉积症」,经过几轮的耳石复位术后,就治癒了晕眩。后来回诊时,她表示连颈部痠痛也解除了。
图说:高雄元景诊所陈建志医师以耳石复位术治疗患者。
医师陈建志称,在正常状况下,耳石原本位于椭圆囊内的耳石斑内,若因外力撞击、耳动脉缺血、感冒发炎或偏头痛发作,耳石颗粒鬆脱,顺著内淋巴液迴流,沉积于该侧某一条或数条半规管内,就会在患者改变姿势或转动头部时,因惯性或重力作用,继续带动半规管内的内淋巴液,驱动顶帽内的纤毛 (内含平衡感知器),使患者以为头部还在转动,产生眼震及眩晕。患者往往为了避免眩晕发作,防御性地僵著颈部肌肉,肌肉过劳产生痠痛。
医师陈建志称,治疗此病,口服止痛药、肌肉鬆弛剂或止晕药,皆只能治标,唯有耳石复位术,利用患者头部转动及姿势改变,医师观察眼震方向,确认耳石在半规管的位置,逐一将之摆回椭圆囊内,才能真正治癒晕眩。陈建志并强调,颈椎内动脉粥状硬化者,若管壁发生剥离时,颈部会出现一阵剧痛,接著出现眩晕、构音障碍、吞嚥困难及运动失调等症状,表示脑干已经出现缺血性卒中,有类似病症者,必须赶紧就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