英国,科幻大师,《2001太空漫游》的作者亚瑟·克拉克曾留下一句经典名言,“高度发达的科技,初看与魔法无异”。而对一般人来说,尽管多少知道这世界始终被物理规律所制约,但依然会希望某些时候能突破常识的束缚。在这个基础上,表现效果和魔法别无二致,解释起来却可以偏向于科学的超能力就成了最合适的素材。
不同作品中的超能力表现效果五花八门,透视隐形、飞行瞬移、放电喷火、预知读心……全看剧情需要,往大了说甚至穿梭时空、改变因果这些外挂等级的能力都可能算在内。不过如果按照比较常见的刻画,超能力基本可分为两大类:一类是ESP(Extrasensory perception)称为超感官知觉,泛指辨识一般人所无法认识的现象、或是指干涉该现象的能力,常见的有接触感应、透视、读心、预知等能力;另一类是PK(Psychokinesis)称为念力或念动力,指以意志力、不碰触物体而使物体动作,或是移动粒子以产生高热、低温、电磁波等的能力,人体发火或放电、隔空移物、瞬间移动则属于这一分野。
事实上在主流科学界的认知中,目前关于超能力的任何记录都缺乏足够可信的证据,能够在公开实验条件下证明超能力真正存在的案例不存在于官方纪录里,对于超能力的研究能否算是真正的科学也依然存疑。但这不妨碍大量创作者发挥其想象力,为超能力披上科学的外衣,引经据典让它看起来至少像是有可能实现,而这也正是许多作品得以诞生的源泉——同样是人体自燃,说是魔法引发,显然就不如换作《寄生前夜》里说这是人体细胞内部的线粒体集体产生能量的结果,先不说是否真的符合已知科学理论,起码听起来立刻就高大上……
所以许多冠以科幻之名的作品,甚至不乏经典大作都会在一定程度上容纳超能力的存在,只要能想方设法自圆其说。《星球大战》系列的原力概念就可谓最典型的代表,而如果有人觉得星战系列还不算最标准的科幻,那么大可以看看更多上世纪以来的经典科幻小说书单,不管是心灵控制还是瞬间移动,都时常出现并成为作品世界观的重要部分,也并不一定需要详细解释其来源原理,只要这一设定能为作品本身服务。
至于游戏方面,在科学、或者说起码看起来科学的背景下大出风头的超能力者更是为数不少,《红色警报》中的尤里,《潜龙谍影》中的心灵螳螂,《超凡双生》的朱迪……而像《虐杀原型》、《死亡空间》、《质量效应》、《生化奇兵》、《恶名昭彰》等一干作品更是堂而皇之的把超能力当成设定的一部分,实际上在这些作品里,超能力也正是取代了其他游戏里魔法的地位起到同样作用。
(以现实中的角色为原型,红警中的尤里可能是大家最熟悉的游戏中的超能力者。)
先把虚幻作品中各种天马行空般的创意放到一边,现实中如果要认真分析超能力的本质,仍然要围绕着人类自身出发,在精神和肉体两方面所能突破的极限。在进化史上人类获得智能的同时,也放弃了许多分支,其他动物与生俱来的天赋,放到人类身上就是不折不扣的超能力,比如复眼、回声定位、磁场感应、残肢再生等等,同样也因为这些动物,让人类有超能力显得有那么一些可能性——既然自然界有电鳗这种放电的鱼类,那为什么不能有放电的人类存在呢?
很多作品确实是从这个角度来诠释人类如何获得超能力的,在基因上做文章。改造手术,注射药物,或者干脆被蜘蛛什么的咬上一口,即所谓的“富豪买装备、屌丝靠变异”。而在科学家有能力对于基因片段进行定向分析后,这一直就是确实存在的研究方向。
以一个简单的例子来形容,众所周知许多动物的嗅觉能力是人类的数十乃至成百倍,然而人类这项本能并没有灭绝,只是被遗传信息标记为不必须的部分,而科学家已经实验证明,在老鼠身上去除对应的基因片段,就可大幅度提高它们的嗅觉辨识能力。同理,人类听觉的频率选取范围取决于内耳细胞,人类视觉的光线辨识程度取决于视网膜细胞,这些理论上都能够通过基因命令来改变不同细胞的数量和种类,一旦我们找到关键密码,那么届时完全可以让普通人全面提升五感,成为名副其实的超能力者。
而相比其他器官,人类对大脑本身的研究仍然了解甚少,作为自然界进化出来最为精妙的一套设备,同样也有更多可以发掘的潜力。在动物中,如鲸鱼海豚等大脑的特殊结构让它们可以连续数月保持清醒,许多候鸟在长途迁移时同样可以通过短暂的瞬间睡眠来维持需要的活动,部分科学家认为这和脑内某些化学物质有关,对此研究有可能让人类在未来获得更高效率的睡眠方式,甚至彻底不需要睡眠,把时间全部放在更有意义的事情上。
当然,区区不睡觉这种程度的能力估计对一般人并没有吸引力,大家更感兴趣的是真正属于精神系的大招:读心,催眠,记忆操作,思想控制等等,而这一切成立的前提是我们的思维活动确实能够产生五感之外更直接的交流方式。有关心灵感应的存在与否,一直是在特异功能研究中,争议的一环。在上世纪早期,甘兹菲尔德(Ganzfeld)实验经常被拿来测试人类能否实现超感官的交流,实验者被要求蒙住双眼,戴上播放白噪音的耳机,屏蔽主要感官后试图接受另一方在脑内“发射”的图像——从结论来说,当然没有任何一起有足够说服力的例子,能证明他们的确能通过这种方式完成记忆的直接交流,但这种“隔空猜物”和“隔空取物”一样,成为之后超能力试验的基本。
和其他更加容易验证的超能力相比,很多人仍然多少会相信大脑的特殊性,相信直觉预感一类的存在,脑内的松果体就被长期视为大脑潜在能力的神秘地带,而科学界虽然并没有证据,但他们则是用更为实际的方法来考察把脑电波转换成可辨识信号的可能性,而这方面的研究无疑也会带来更多社会性的问题。
(蜘蛛侠代表了一类超能力者的重要来源,吸收其他生物的基因完成改造。)
如果在未来,超能力确实以科学的方式呈现在社会中,但必然会为整个社会带来一系列的变化,从电影到游戏,很多作品在描述超能力的同时,也多少会刻画超能力者和普通人之间的问题,矛盾冲突,猜忌合作,利益分配……从现实角度,倘若人人都能有超能力,那么或许还可以视为人类进化过程中的一次革新阶段,但若是存在不同人之间的差异,那么就将引发在种族,性别之外的新一类歧视可能。
美国科幻大师阿尔弗雷德·贝斯特在其经典名作《群星,我的归宿》就给出了某种假设后的社会模式。在小说中出现了名为“思动”的瞬间移动超能力,未来社会大部分人经过大脑开发训练后,都能够借助思动自由穿梭于世界各地。社会本身随即因为思动发生了连锁性的变革。在思动带来的新类型犯罪威胁之下,人与人之间的距离并没有缩短反而是隔绝了,无数人选择将自己的存在隐藏在阴影下,形成一个个封闭性的小圈子,以防止其他人思动侵入自己的领域。同时因为思动能力的强弱成为了社会衡量一个人价值的,先考虑,人类再度被无形中划分为不同的阶级,歧视压迫、贫富差距、专制统治等概念只有更加严重。
更多美漫作品,如《X战警》等尽管对于超能力的设定来源各自不同,但也都描述了这部分人士和社会大众之间的复杂关系。双方多少都难免抱着“非我族类”的想法,彼此猜疑,忌惮,偶尔个别人的想法也很难影响多数人的抉择。当具备力量的人选是单一个体时,他们要么隐藏自己的身份在暗中作出力所能及的事情,要么曝光于众受到公然的审视排挤,而一旦超能力者占据了固定的群体,那么他们无疑将反过来把这些歧视还给其他的一般人,形成真正的特权阶级,甚至认为这是自身对人类的超越。
作为地球上,的智能生物,人类诞生的时间以百万年计算,而文明只有数千年时间,全面依靠科技发展更不过数百年,但这种加速度的发展规律已经被认为是未来,可能性的模式。相比科技的进步,个体的变化就显得停滞不前,不难想象若在几百年后人类文明步上更新的阶段,那么届时人类自己也不可能依然是现在的样子,机械化,基因改造,甚至数字虚拟生命的形态都被列入幻想中的可能,或许就如各类作品描述,通过科学的方式,获得所谓的“超能力”也是人类进化中的一个必然阶段,一个人人都是超能力者的时代或许并非那么遥不可及。