抗战胜利70周年名家谈“心中最美抗战歌曲”系列采访之十七
戴玉强:《松花江上》感情强烈,张力
“卢沟桥,狮子吼,宛平城头浴血战!中国人,意志坚,重整河山换新天!”一首深情的《卢沟谣》将我们带回到了那个战火纷飞的年代。《松花江上》《义勇军进行曲》《长城谣》……在抗日战争期间,曾有一大批经典的抗战歌曲响彻中华大地,激励着千千万万爱国将士和民众奔赴抗日救亡的战场。
今年是中国人民抗日战争暨世界反法西斯战争胜利70周年,在战火硝烟中诞生的那些旋律至今仍然带给我们无限激情与感动。每个人心中都有一首“最美的抗战歌曲”,人民网文化频道特别推出“寻找最美抗战歌曲”大型策划,,采访到来自影视界、音乐界和文学界的70位名人,讲述他们心中最美的抗战歌曲,重温那些激励中华儿女奋勇前进的高亢旋律。
“《松花江上》是我心中最美的抗战歌曲”,,男高音歌唱家戴玉强接受人民网采访时说。6月27日“英雄”音乐会在北京精彩上演,在这台纪念抗战胜利70周年的音乐会上,戴玉强选择独唱《松花江上》。
《松花江上》是音乐家张寒晖于1935年创作的经典作品,被誉为《流亡三部曲》之首,集中表现了“九一八”事变之后日本侵略者给东北同胞带来的巨大苦难。“对歌唱家来说,要打动别人,先要打动自己,唱歌的时候,要把自己当做身处那个时代和环境,只有这样,才能把观众引导到歌曲所渲染的意境和情景中”,戴玉强说,只有准确地分析和把握歌曲的情感,才能深刻表达作者的创作意图,准确再现歌曲的意境,创造出动人的艺术形象。
歌曲《松花江上》所表达的情感是人们在日本帝国主义的压迫下,被迫背井离乡,逃亡关外的凄惨境遇,以及人们期盼赶走强盗,重建家园的迫切渴望,这是一首满怀离乡之思、国难之痛的悲歌,歌词中的“我”的遭遇实际就是全体东北人民的遭遇。曲词作者张寒晖说过,他在创作此曲时是把当时北方妇女在坟上哭丈夫、哭儿子那种哭声,变成《松花江上》的曲调的,“从现在的角度看,歌词虽然并不复杂,但感情非常强烈、,张力,对于当时唤起全国人民的抗日热情发挥了极为重要的作用,因此对演唱者也提出了很高要求”,戴玉强说。
作为我国优秀的男高音歌唱家,由戴玉强演唱的《松花江上》这一版本非常受观众欢迎,他的声音宽厚柔润、情感表现得内在而克制,而后随着旋律的大跳,情绪不断高涨,同时在节奏、力度、呼吸等方面也都为,高潮部分作好准备,随着,呼喊“爹娘啊,什么时候才能欢聚一堂”的时候,情感喷涌而出,整首旋律高潮的到来水到渠成。
《松花江上》
词曲:张寒晖
我的家在东北松花江上,
那里有森林煤矿,
还有那满山遍野的大豆高粱。
我的家在东北松花江上,
那里有我的同胞,
还有那衰老的爹娘。
九一八,九一八!
从那个悲惨的时候!
九一八,九一八!
从那个悲惨的时候,
脱离了我的家乡,
抛弃那无尽的宝藏,
流浪!流浪!
整日价在关内,流浪!
哪年,哪月,
才能够回到我那可爱的故乡?
哪年,哪月,
才能够收回那无尽的宝藏?
爹娘啊,爹娘啊。
什么时候,
才能欢聚一堂?
创作背景
1931年9月18日,“九一八”事变爆发,张学良电令时任东北军参谋长荣臻保存实力,消极对待日本关东军的挑衅,致使东北军官兵被迫流亡关内,心头都郁结着悲苦怨愤。在西安,张寒晖耳闻目睹了几十万东北军和人民流亡悲痛的声音与惨景。他到西安北城门外东北难民集中的地区走访,与东北军的官兵和家属攀谈,听他们控诉“九一八”日本鬼子的罪行,听他们对失去故乡、亲人的思恋。以此创作出《松花江上》的歌词,并以北方失去亲人的女人,在坟头上的哭诉哀声为素材,写成《松花江上》的曲调。
【人物名片】
戴玉强,1963年生于河北文安,男高音歌唱家。国家一级演员,帕瓦罗蒂亚洲,弟子,北京大学、中国音乐学院、解放军艺术学院等高校客座教授。曾与众多,指挥家合作,成功主演《托斯卡》、《图兰朵》、《波西米亚人》、《阿依达》、《野火春风斗古城》、《太阳雪》、《木兰诗篇》 、《西施》等中外歌剧,并演唱《你是这样的人》、《我像雪花天上来》、《喀什葛尔女郎》等优秀作品,先后荣获“中国戏剧梅花奖”、“文华表演奖”、日本静冈国际歌剧比赛第一名等国内外大奖。
——内容来源:人民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