原标题:拆除主旋律和观众之间的墙
《红海行动》目前票房已突破35亿元,仅次于《战狼2》,位居内地影史票房亚军。
博纳影业集团总裁于冬接受记者采访。
《红海行动》自公映以来,一路逆袭,目前票房已突破35亿元。上周,影片荣登今年春节档票房,,随即又超越《美人鱼》,成为内地影史票房亚军。
出品人、博纳影业总裁于冬近日在京接受媒体采访,畅谈博纳多年来的主旋律电影探索之路。从挖空心思将主旋律主题装进商业类型片的壳中,到大张旗鼓在海报上标榜自己是主旋律大片,博纳走出了一条崭新的路子。
谈《红海行动》
对“自杀式上映”仍感到后怕
于冬是《红海行动》的第一个观众。2017年7月影片杀青,于冬在导演林超贤的香港办公室里看了第一个粗剪版。“三个多小时,声效、特效都没有,很多地方还铺着绿幕,但我一口水没喝、一次厕所没上就看完了,然后激动得无以言表。电影一放完,我就热烈拥抱林超贤,我对他说‘你先让我去上个厕所’,回来后我就跟他说,你这个电影成功了,肯定会超过《湄公河行动》!”
因为后期制作迟迟没有做完,《红海行动》先后错过了不少好档期,首先就是于冬最心仪的国庆档。“正好是《湄公河行动》上映一周年,又有八天长假,我跟林超贤说死都要上国庆档,他说死都做不完,只能放弃。”接着又错过2017年的圣诞新年档,最终《红海行动》推迟到2018年的春节档上映。
“几乎所有人都反对,说我这是‘自杀式袭击’。”于冬说,以往春节档是喜剧片的天下,观众需要合家欢,而《红海行动》是军事题材。但自己不想再往后推了,因为直到2018年国庆档之前,都不会再出现一个像春节档一样的长假。“我需要一个足够长的赛道。如果只有3天假期,现在电商、互联网的手段多,锁场、占厅、预售这类乱象多,都会使我们前三天的排片受挤压,就算到第四天影片口碑释放出来了,开始逆袭,但假期也结束了。”他打了个比方,《红海行动》是一个长跑运动员,要跑的不是100米冲刺短跑,一定比他们有耐力,“这也是我说服广电总局让我冒险的理由。”
不过,如今回望上映首日10%的排片占比,于冬还是感到有些后怕。“这么有口碑的一部电影,要是因为选错档期而被埋没,将会直接导致我跟林超贤断交,从此市场上也会多一个笑话:于老板搞‘自杀式上映’。”他开玩笑地说。
谈主旋律探索
从怕提主旋律到大张旗鼓宣传
《红海行动》的巨大成功,给博纳的主旋律片单上增添了最亮眼的一笔。这些年,于冬带着博纳在此前少有民营公司问津的主旋律电影领域,生生辟出一片蓝海。甚至有人说,于冬创造了一种新的类型,叫做“博纳主旋律类型大片”。
“这个探索最早可以追溯到拍《十月围城》的时候。”于冬认为,《十月围城》类型上虽然还是一部动作片,但已经套入保护伟人的主题。“放到印度可以保护甘地,放到美国可以保护林肯,放到清末民初可以保护孙中山,这个主题为电影赋予了舍生取义的灵魂,和舍小家保大家的基调。它不再是一个纯粹的打斗片,,观众会被这些小人物的牺牲感动,这也是美国主旋律电影最常用的手法。”
在这样一个拍片思路的引领下,于冬之后请来徐克拍出了3D版《智取威虎山》。该片无论口碑还是票房,都比《十月围城》更加成功,用于冬的话说,“过去的主旋律电影跟今天年轻人似乎中间隔了一道墙,我们试着用《智取威虎山》把这道墙拆除。”
因为这两部影片的成功,从《湄公河行动》开始,于冬有意识地把主旋律基调加强。“以前我们宣传的时候都怕说主旋律,但这一次我们大张旗鼓地宣传就是拍中国警察,海报上都是‘热血报国’这种口号,这是一种文化自信。”他说,《红海行动》更是从一开始就向观众传递信息:这是关于中国强军梦的大片。
谈市场风向
IP电影退烧,好制作会取胜
如今,《红海行动》与《战狼2》包揽了内地影史票房前两名,让主旋律军事题材成为中国最卖座的电影类型。但就在不到两年前,中国的电影市场上还充斥着大IP与流量明星,票房排行榜的前几名也大多是合家欢喜剧。
对于这种类型上的转变,于冬表示欢迎。他回忆,2014年到2015年,在互联网产业模式的推动下,诞生了一大批IP电影,也使2015年的票房从前一年的不到300亿元猛增至440亿元。“那段时间博纳比较沉寂,其实我们发行也不错,但很多互联网公司,像某视网张口闭口自己已经进入3.0时代,称博纳还是1.0。”于冬说。
然而,大IP加流量明星的模式在2016年迅速退烧。博纳却在当年国庆档拿出打磨已久的《湄公河行动》,取得该档期最佳口碑及12亿元票房。于冬介绍,那年国庆节后,电影局在长春召开了一个名叫“中国电影新力量”的论坛,并达成了几条“长春共识”:“其中最重要的就是,质量是电影的生命线,未来增长要靠电影质量。所以这两年资本在离场,电商们开始卖别的产品,比如服务器,留下来的还是传统电影公司这些投资者、制片人。”
“长春共识”之后,2017年中国电影开始在影片制作上下功夫。“你会发现三五天拍的那些流量IP电影不好使了,反而是两三年前制作的电影开始发力,包括《湄公河行动》、陈凯歌的《妖猫传》,还有今年暑期档姜文、张艺谋、宁浩的电影。”于冬说。
作为传统电影公司,博纳也无可避免地与互联网资本发生了联系。2014年于冬曾在上海电影节上称“电影公司都是在为BAT(百度、阿里、腾讯)打工”,三年后,腾讯与阿里都成了博纳影业的股东。对此于冬并不排斥,“这些互联网巨头有助于中国电影走向全球。”比如此次《红海行动》选择与淘票票进行合作,正是因为他看中了对方在宣发数据上的能力,以及阿里大文娱的生态链,“我们需要淘票票帮我们预售、推广,也需要优酷这样的视频网站来帮我们的电影在世界范围内进行传播,扩大市场影响力。而博纳要做的就是在我们年富力强的这十年中不断生产好的电影。”
谈行业未来
十年内中国电影赶超好莱坞
1971年出生的于冬,从1999年创办博纳影业前身开始,几乎伴随着中国电影走过了迄今为止的整个市场化进程。“中国电影的产业化改革比中国经济改革滞后了二十多年,真正开始是在2001年,直到今天历时16年,让中国电影从票房不到10亿元,跃升到去年的559亿元,世界瞩目。”于冬笑言,这16年间,自己担任出品人的影片超过270部,算是民营企业的第一名。
而在2016年,上海电影节举行过一场论坛,名为“票房即将超过美国,成为‘老大’还差几件事?”孰料之后中国电影市场却戏剧性地遇到了增长停滞。不过,于冬认为如今可以再提这个话题,“我在长江商学院的博士毕业论文就是这个题目:中国电影有没有可能超越好莱坞?”
他认为,未来十年将是中国电影超越好莱坞的最佳时机。“为什么呢?因为你会发现好莱坞已经没有老板了,背后是一批经理人和银行家,一赔钱就下课,再换一个人来。职业经理人掌管着电影公司方向,他们不肯冒险,不肯犯错,最保险的办法就是拍续集。”于冬笑道,“但中国电影公司的创始人还在一线,华谊兄弟的王中磊和王中军、光线传媒的王长田、华策的赵依芳,包括我都在创作一线,指引着产品的方向。我们这些人也都是有理想的,愿意支持导演们的想法。”
于冬还感慨,改革开放四十年,这一代人的创业值得书写,尤其是冲破体制的一代民营企业家,但中国电影还缺少这样的故事和形象,目前只有一部《中国合伙人》讲述新东方的俞敏洪。他说,其实很多人的创业故事都很感人,“比如,刘强东就跟我讲过他的故事,当年他从宿迁来北京,揣着50个鸡蛋,觉得自己吃完这50个鸡蛋就要回老家了。这些是很好的题材,应该用电影叙事进行表达。”