日前,冯小刚炮轰综艺电影“态度不真诚”“扰乱电影市场”,此后李少红、陆川等人也发声表示支持。在《奔跑吧兄弟》之后,这个春节档《爸爸去哪儿2》《爸爸的假期》两部和综艺有关的电影也将上映。在日前举行的“新浪潮”论坛上,,影评人周黎明、中国电影资料馆节目策划人沙丹、电影产业分析员蒋勇等人作为嘉宾出席了活动。支持综艺电影的一方以观众和市场作为辩论武器,而反方则认为,粗制滥造的综艺电影会毁掉好不容易建立起的中国电影工业,不能被短期利益蒙蔽。
观众爱看就合理?
综艺电影是否该存在
前不久冯小刚导演连续炮轰综艺电影,称这是电影的自杀。这一话题引起了参与论坛的各位嘉宾激烈交锋。而就在论坛进行的同,,将于大年初一上映的电影《爸爸去哪儿2》举行首映礼,影片明确打出“春节就看‘爸爸2’”的口号,并称该片是春节档,一部合家欢电影(事实上,另一部同样来自综艺节目《爸爸去哪儿》的电影《爸爸的假期》也将同日上映)。那么拥有亿万观众基础,能在大银幕上映的就是真电影吗?电影产业分析员蒋勇认为,冯小刚批判的其实是大银幕作品去电影化的现象,如果综艺电影一直以去电影化的面貌呈现,就没有存在的必要,他明确提出——“综艺电影不是电影”,“电影院播出的综艺节目根本没必要拍成电影,直接把综艺节目的某一集放到电影院播就可以了,也可以收费。这实际上是在扼杀电影。比如美国影院里面直接把球赛、古典音乐会播出,这就只能称作是电影院产品,不是电影。”
“综艺电影,既不是神话,也不是笑话,它是商品,是文化产品。”电影版《奔跑吧兄弟》上映后票房飘红但恶评如潮,影片总策划王征宇认为:“冯小刚日前批判的综艺电影,可能更多的是站在专业电影的角度上,将综艺电影看作是作品,而非产品、商品。我觉得要批判的是现在为什么有这么多烂片出来。批判烂片,说明还有提升空间,我接受,批判它不应该存在,我不接受。”沙丹认为,“电视节目要有叙事性的话是比较容易被改编成电影产品的。”观众则认为,综艺电影的存在是为观众带来愉悦感,但这并不意味着综艺电影应该粗制滥造。
综艺电影会扰乱市场吗?
短期利益会引发跟风
冯小刚日前炮轰综艺电影的出现是在扰乱中国电影市场,王征宇表示,以目前综艺电影的数量来看,说“扰乱市场”有点言过其实。但周黎明表示“事实上今年春节档就有两部‘爸爸’上映”,王征宇笑说“那是‘爸爸们’的事情”,“一窝蜂拍综艺电影的现象是不可能出现的,因为没有那么多可以高IP值(知识产权)转化的综艺节目存在,每年出一个5亿元以上票房电影的可能性,比出收视率破2的电视节目的可能性大太多了。”
蒋勇则反对这样的观点:“其实完全具有电影性质的综艺电影我并不反对。但是有一个现象需要注意,去年只有一部《爸爸去哪儿》,算是偶发性事件,今年已经有两三部综艺电影了,明年、后年会不会变成大概率事件,我不知道。我们其实浪费了很多钱,包括拍烂片,拍有益电影的钱已经很少了。”蒋勇还直接呛声《奔跑吧兄弟》片方代表,这部电影在IMDB上得分只有1.1(满分10)。“如果可以退票,你觉得观众会选择退票吗?”综艺节目《我看你有戏》总制片人王译可透露,《我看你有戏》将来也会拍摄大电影,但是在拍摄手法上可能会创新,“有别于以往的综艺电影”。但王征宇坚持认为,综艺电影如果脱离了综艺节目的形式,那就不是观众喜闻乐见的,也不能称之为综艺电影了。
综艺电影究竟用心没有?
建议学习引入电影化手法
影评人周黎明认为,综艺电影目前的关键是要提高电影的质量,他以美国真人秀节目《幸存者》举例:“当时第一季的时候我真的非常震惊,类似在荒岛那种地方的生存游戏,它的镜头是非常电影化的,直升机盘旋,完全是《勇敢的心》的镜头。后来到三四个人的相处,选手后面是有心理活动的,是有文学意义上的人物刻画的。”沙丹表示,《爸爸去哪儿》《奔跑吧兄弟》这些综艺节目拍成电影,也可以用一些电影化的拍摄手法:“比如剪辑上可以有各种各样的过渡、各种各样的特效。比如叙事性悬念是不是能够更高一点。《我是歌手》有一集韦唯唱歌的时候一下就没声了,我们都以为这个节目做坏了,实际是这个导演用了电影叙事的方法给大家设置了一个悬念。这都是电影手法在电视节目中的表现。”
周黎明总结道:“我觉得综艺电影是一种突破,只不过我们现在看到的中国综艺电影不是向上突破而是向下突破,这是比较可惜的地方。我希望未来我们拍的综艺电影可以向上突破,因为我觉得关于是向电视、还是向电影,这些分界都是人为的,在未来新的技术、新的平台出现,这些东西都有可能打破了之后重新组合。”如何提高综艺电影的档次,扩大它的内涵,让它有些艺术价值,向真正意义上的电影迈进一步?周黎明说:“我们更希望看到的是有追求的综艺电影,不管是有一点点的思想性也好,还是娱乐性、艺术性也好,起码给人感觉是有追求的,尽管离我们追求的目标还有距离,但不是说捞点钱就走了。”
电影人众说纷纭
尽管《奔跑吧兄弟》有华谊兄弟参与投资,但与华谊关系密切的冯小刚依旧表示:“五六天拍一部电影,从态度上来说就已经失去了诚意,还谈什么尊重观众,尊重人民币吧……有朋友认为观众爱看就是硬道理,这一点我也不敢苟同。试想,如果NBA每场比赛允许上两名足球运动员可以用脚传球的话,我相信也会有不少观众捧场,上座率也不会低,但那确实不是篮球比赛了。”他甚至直接表示:“投资这样的电影,电影公司做得不妥。拍摄这样的电影,导演和演员做得不妥。同意这样的电影在大银幕上放映,主管部门做得不妥。”
作为两季《爸爸去哪儿》中,没有参演同名电影的嘉宾,吴镇宇也表示“综艺电影比闹剧更闹”:“迷上这样的东西就危险了,因为你会觉得这是不劳而获……因为它根本不用找编剧,只要多找点机器(摄像机);演员也不需要太多(演技上的)付出,就能拍出来了。我不是针对哪部电影,只是尊重电影。”
博纳影业总裁于冬也发表了自己的看法:“最近小刚导演很严肃地提出了综艺电影的问题,大家也将春节档两个‘爸爸’的PK看成事关传统电影生死存亡的荣辱之战。但我觉得‘存在就是合理的’,作为电影人,不能排斥市场出现的新现象,当然也不能以投机的行为去伤害观众对华语片的信任。我们对有互联网基因的电影保持市场敏感,更会坚持自己对电影艺术的敬畏、对电影观众的尊重。我坚信认真拍电影的人一定会得到应有的回报,因为观众的眼睛是雪亮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