您的位置:首页 > 教育频道 > 中小学教育 > 中小学>正文

北京中小学课表“变脸” 小课最短20分钟

时间:2015-09-06 16:39:09    来源:新讯网    浏览次数:    我来说两句() 字号:TT

  小学课时“长短结合” 部分低年级不打铃 中学学科“跨界融合” 语文史地搭上实践

  明天开学 中小学课表“变脸”

  明天开始,北京中小学的新学期将正式“起航”。今年7月,市教委出台了《北京市实施教育部〈义务教育课程设置实验方案〉的课程计划(修订)》(以下简称课程计划),根据该计划,新学期各中小学都根据自身特点制定了有特色的课程方案。

  小学长短课、大小课“交错”进行,部分低年级取消统一下课铃声;书法、阅读、折纸等传统文化元素,成为不少学校的校本课程;综合实践课实现多学科“联动”、知识点共融……《法制晚报》记者日前走访发现,9月开学后,本市各中小学的“课程表”都将悄然发生变化。

 

  变化一

  小课最短20分钟

  低年级不打下课铃

  根据课程计划要求,本学期鼓励学校在周总学时不超过相应年级规定的前提下,根据学科、课型等积极开展长短课、大小课相结合的课程实验。这意味着,以前每节为40或45分钟的固定课时将被打破。

  “新学期我们课时上显著的变化,就是出现了20分钟、30分钟、40分钟以及60分钟长短不同的课。”景泰小学副校长刘松梅告诉记者,学校的校本课程例如“快乐英语人人唱”、“经典名篇人人读”等是20分钟一节,这学期新增的篮球课是30分钟一节,此外还有60分钟一节的职业体验课等。

  新学期,清华附小在课程改革上也有大动作。据清华附小副校长王玲湘介绍,开学后一年级和二年级的16个班级将实行“包圆制”,所有课程均由两位班主任“一手包办”。这两位班级“大总管”分别是语文老师和数学老师,他们同时承担除艺术、体育、英语外的所有学科教学,并互为助教。

  没有了不同科目的任课老师,清华附小一、二年级的课程全部用“模块时间”来代替。两个班主任在总学时中拥有整体设计及运用的自主权,他们可以就课程的进展灵活安排教学的长度、主题教学科目等。施行模块时间后,老师们的下课时间不用再一起“踩点”下课铃,一、二年级将不再统一打下课铃。

  相较小学里更为灵活的大小课,不少中学老师表示,受知识体系影响,中学里短课、小课比例较少,大课相对更多。以57中为例,其在除毕业年级开设的阅读课为80分钟,需要学生在图书馆上课;27中周五下午的综合实践课,则多为2-3小时一节。

  变化二

  插画、折纸进课堂

  入学先读《弟子规》

  课程计划中强调了中小学要加强中华优秀传统文化教育。据了解,本市正组织专家力量,研制开发北京市中小学中华优秀传统文化教材,覆盖十二年基础教育。以27中为例,其今年新增了书法、阅读等校本课程;此外,汇文第一小学则开设了插画、园林艺术、折纸等带有传统元素的课程。

  从本学期开始,本市各中小学都有丰富课程内容的举措。如景泰小学将自主研发的校本课程“数独游戏人人做”、“精彩故事人人听”等全部纳入课表;此外,还新增篮球课、健美操课、职业体验课以及“脑洞大开”的创意构建课。57中的校本课程达100多门,热门选修课有40多门,涉及艺术、科技、体育等各个领域。

  亲子读、校园读、闪读、角色代入读……开学伊始,刚刚迈入史家教育集团的一年级新生就在书的海洋中畅游了。“从本学年开始,我们将为全体新生全面开设‘小书虫’课程。”史家教育集团一年级校区执行校长乔红说。

  据乔红介绍,该课程通过“五个一”即一日生活、一周启蒙、一月陪伴、一季悦读、一年养正,节节推动一年级孩子良好品行的形成,“入学第一年,每一个孩子都能够在《弟子规》、《三字经》、原创韵化儿歌、妈妈读书会、新年诵读会等多样的阅读体验中收获成长。”

  变化三

  大课两节连着上

  实践课融合多学科

  据市教委相关负责人介绍,此次课程计划的核心变化之一,就是更加关注学生学习体验、动手实践及创新意识的培养。为了让学生动起来,部分学科拿出10%的学时用于开设学科实践活动,共计453学时。此次修订强调加强学科间的联系与整合,鼓励学校开设围绕主题的跨学科综合实践活动。

  记者在采访中发现,各中小学在多学科“跨界联动”上各有特点。新学期开学后,北京市第二十四中学将每周五下午变成为固定的综合实践活动课,时间约3小时。据该校副校长白可介绍,初一、初二年级的综合实践课会安排学生外出参观,或者在校进行研究性学习,“比如有些学科要走进博物馆,要去科技馆等场馆进行。”

  草桥小学在新学期研制出集语文、科学等多个科目为一体的“大课”,上课的老师也由过去的一位变为四五位。据草桥小学校长林艳玲介绍,新学期学校拟将信息技术、综合实践和语文、科学等科目进行整合,采用两节课连着上的大课时方式,按照需要进行上课。

  东直门中学则利用其博物馆课程项目,将历史、地理、语文等多学科融合,例如前往周口店、抗战纪念馆、焦庄户等地进行综合实践课程。东直门中学校长薛丽霞表示,该校每年10月还会组织学生前往古都西安进行文化探秘,“这些课程不是走马观花,我们专门制作了多学科学习手册,学生要带着探究出门、带着知识回来。”

  新学期其他变化

  1 专题教育课程瘦身

  在课程计划中,专题教育综合课程的实施与以往也有三方面的不同。

  以往的专题教育包括,预防、预防艾滋病、环境与可持续发展、安全和自救互救教育、健康教育、礼仪教育等专题,而且在不断地做加法,内容庞杂,各专题之间、专题与国家课程之间重复交叉多。

  此次调整减少了三分之一的内容,缝补了割裂的内容,将上述原来分设的专题整合为专题教育综合课程。同时,新教材也与内容减负相配套,北京教育科学研究院编写了《中小学专题综合教材》,将原来的几十册教材压缩为现在的8册,其中小学一至五年级各1册,初中七、八年级各1册,高中一年级1册。

  2 外语课时出现缩水

  此次课程计划调整中,义务教育阶段的国家课程学时设置有部分调整:品德与生活在一、二年级的学时由2学时调整为1-2学时;历史由过去的七、八年级延伸到九年级,其中八年级学时由过去的2学时改为1-2学时。

  生物在不增加周学时的情况下,可延伸到九年级每周开设1学时;语文一、二年级由过去的8学时调整为6-8学时;数学一、二年级由过去的4学时调整为3-4学时,六年级由5学时调整为4-5学时。

  外语一、二年级由过去的2-3学时调整为2学时,三-六年级由3学时调整为2-3学时;体育一、二年级由过去的3-4学时调整为4学时。

  3 低年级无课外作业

  课程计划要求,低年级学生的作业需要在课内完成,要求教师在分配教学时间时,要预留作业时间。同时教师要对作业进行设计,要为学生设计适合的、个性化的作业。其他年级的书面作业“一周布置一次”。这种一周一次的书面作业应该是体现综合性、研究性、创造性的“大作业”,教师应全批全改。

  对于实践类课程的作业,鼓励小学各年级布置跨学科、跨年级的综合类、探究类作业。

  解读

  课程计划实施

  更考验教师“功力”

  市教委相关负责人解释称,此次课程设置的变化首先将促进观念的转变,更加关注学生生命的价值和意义,有利于促进课程管理者、建设者和执行者对课程整体育人价值的认识。可以预见,随着课程计划在新学期的落地,会给本市中小学教育教学带来巨变,尤其是教学方面更加考验教师“功力”。

  “最重要的变化,将体现在教学方式这一核心。”上述负责人介绍,此次课程计划的实施,在课程内容的设置、课时的长短结合、跨学科的实践活动、开放科学实验等方面,给予老师们更宽阔的改革与实践平台,不仅提高了老师们参与改革的积极性,更在教学方式改革上提出了更高的要求。

  同时,在课程计划实施中,基于问题的、实践的、开放的、探究学习活动,将有效地推动学生学习方式的转变,促进学生解决问题的能力。

 

请选择您浏览此资讯时的心情

相关资讯
网友评论
本文共有人参与评论
用户名:
密码:
验证码:  
匿名发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