您的位置:首页 > 教育频道 > 名人名博>正文

教育部前发言人:语文考试不应只注重笔试

时间:2015-04-20 16:03:38    来源:新讯网    浏览次数:    我来说两句() 字号:TT

  图为教育部前新闻发言人、语文出版社社长王旭明在接受新华网专访。

  新华网黑龙江频道:王社长,您好!欢迎作客新华网!

  王旭明:您好,也问新华网的广大网民朋友们好!

  新华网黑龙江频道:我们知道我国的高考政策有一些调整,其中之一就是语文科目的难度要比以前提高很多,其他科目的难度相应地有所降低。面对这样的政策调整,您认为未来我们的语文教学改革将会向哪里去?

  王旭明:您很敏感,捕捉到了高考这个话题。不仅仅是在高考,还有各地的中考以及各类考试中,提高语文的比重,降低其他相关学科的权重,我是很赞同的。起码从某个角度说明语文学科的重要性。我一直有一个观点,在学校的所有学科当中,或者是在考试的所有科目当中,语文学科是最重要的。对于每一个中国人来说,学习好语文是必须的。对于其他学科,你可以学好,更好;学得不好,没关系。但是作为一个中国人,必须学习好中国话,必须学好语文。

  当然,现在语文还有很多问题,有很多不尽如人意的地方需要改进。这些地方,包括教材的问题、教学的问题、教师的问题,也包括考试的问题等等。

  但您说的高考或者其他类的考试把语文的比重增多,我认为除了在笔答的这样一张卷子之外,还应该增加听力。比如我说一段话,你听懂了没有,你明白我这段话说的是什么,要增加这样的练习;还要增加说话的检测,比如我让你表达紧张的心情,但是我要让你用讲故事的办法表达紧张的心情;比如说让你用讲故事的办法表达喜悦的心情等等。就是通过不同形式的“说”,来检测你语文的能力。简而言之一句话,不能用一张笔试的卷子来检测学生的语文水平,一定要听说读写全面结合。

  新华网黑龙江频道:您联合很多人发起了“真语文”运动,这个我们也非常关注,那么您认为何为“真”、何为“假”,请您举例说明。

  王旭明:实际上,“真语文”就是语文,或者说就是真正意义上的本来的语文。那你为什么来个“真”呢,就是因为有了“假”,所以才叫“真”,那我们与其说给“真语文”下个定义,不如先给“假语文”下个定义。什么叫“假语文”,我觉得就是违反了语文教育基本规律和基本特点的语文就是“假语文”。

  我认为从我们目前语文教育的几个大环节,比如说,教师、教学、考试这几个环节里,“假语文”的现象还是非常普遍的。比如说考试,多少年来,所有的语文考试基本上不考听力,基本上不考说话,只考笔试,那这是违反语文教育听说读写基本规律的,这个考试就存在“假语文”考试的现象。

  再比如,语文教学的“假语文”现象就更加普遍了,违反了语文教育的基本规律,违反了字、词、句、段、语、修、逻、文的文本教学的基本规律。当前突出的问题就是“贴膏药”,该有思想性的没把思想性讲出来,没有思想性的,或者思想性比较浅的,非要讲出它的思想性。

  我听过一个课,讲恩格斯在马克思墓前的讲话,那是思想性非常强的,马克思是我们共产主义学说的奠基者,恩格斯作为他的战友,在他的墓前发表的一篇讲话,其内涵和思想性之深刻毋庸置疑。但是我听老师的讲课,处理得很淡。

  相反,徐志摩的《再别康桥》,那就是诗歌,就是对恋人、对友谊或者是模模糊糊的朦胧的这样一种情绪情感,这本来是诗歌的特点,却非要和热爱祖国、热爱人民等等联系起来,这未免就过于牵强了,这种现象是非常普遍的。因此,概括性地说,“真语文”就是按照语文规律进行教育的语文。

  因此我说,全国有很多学科很多学问,都希望能一代一代地传下去、长生不老。我希望,“真语文”别不老,而且寿命越短越好。那也就是说“假语文”没有了,“真语文”自然而然地也就没有了。让语文回归到它本来的面目上去。我认为,“假语文”消失之时,就是“真语文”退出之日。

  新华网黑龙江频道:在您提出“真语文”的同时,很多多年从事语文教学的老师提出这样一个看法,那就是“语文不分真假,分的是好坏和深浅”,您对此有何回应?

  王旭明:我不很赞同,很多专家对语文教育有这样或者那样的观点,这可以理解。但是我了解到,我们有相当多的专家忽视了一个最重要的事实,就是我们当下许多人的语文水平和语文能力在下降,无论是学生、成年人,还是已经步入耄耋之年的老人,这是一个毋庸置疑的事实。比如说我们打开电视,我们看到的几乎都是一个类型的话语体系,如果我们很多人在遇到很多事情的时候,都只管感情宣泄,缺少理性分析,这是语文能力的缺失。

  有很多例子在我们的生活中,比方说一个演讲,,他坐在我旁边一起做节目,他不和我打招呼,也不和我有沟通来往,而当他需要笔的时候,从我旁边拿过去一杆笔就用,最要命的是,当他需要纸的时候,他把我的笔记本拿过来就要撕。这个时候闪光灯亮了,他马上精神大振,用朗诵的语气、演讲者的语言进行这种非常有说服力的表达,闪光灯停了,他又回来了。这样的能力,我说不是“真语文”的能力,而是“假语文”的能力,他可能会演讲、会荧光灯下的作秀,但是他不会生活中语文的应用,这是实实在在的问题。

  新华网黑龙江频道:语文是我们的母语,特别是对很多家长来说,特别关注如何从娃娃抓起提高孩子的语文素养,请您给大家支个招。

  王旭明:我觉得一定要在语文当中,渗透中国传统文化优秀的部分,包括中国古代的唐诗宋词典籍、四书五经、弟子规、三字经、论语等等一大批非常优秀的部分,一定要引导学生去学古文、学古诗,继承传统文化中的优秀部分,这在当前的语文教学中是非常缺失的。

  第二,一定让学生对语文的学习建立起兴趣,要让学生敢于讲话、敢于表达自己的观点、敢于很正常地去表达喜怒哀乐,让学生在人际交往当中主动地去沟通交流等等,这些都是语文能力的一种综合的体现。

  第三,让学生学好语文,学校的语文老师承担了最重要的责任,我们的语文教材确实有这样那样的很多问题,特别是教辅,我们的语文教辅是存在问题最多的一个地方。在这样的情况下,我特别建议家长,少让孩子做练习、少让孩子做教辅、少让孩子去做题,多让孩子去读典籍、读名著、读中外已经被世代所认可的那样的精品。所以,我特别建议家长让孩子读死去的大家的书,不读死书。一般,他们的书都是历经考验的,现在活着的人写的书,我个人意见要慎读。

  主持人:其实也并不是家长要求孩子去做题,而是学校要求孩子去做卷子,几乎每天一张卷子,学校就把语文教学导入这样一个局面。

  王旭明:这是应试教育的一个怪圈,所以我强调,语文能力绝不是做题的能力,所以很多考语文得高分的学生,并不会听别人说话,他也不会表达内心的想法,他只会做题,他分数很高,但是其他方面都不行,这是语文能力缺失的典型表现。

  新华网黑龙江频道:您一直强调锻炼听、说、读、写的能力,特别是在锻炼学生“听”和“说”的能力方面,那么作为语文出版社的社长,您对这方面有什么考量和设计?

  王旭明:特别高兴您问这个问题,因为这正是和我现在工作密切结合的。我现在正在做的就是,按照教育部的部署,把我的一些理念融入到正在修订的一套语文出版社出版的语文教材、语文教参和语文教辅中去。在语文教材的修订过程中,我坚持了语文教学的一些基本理念。有人提出来,能不能减少点综合性学习、减少点口语交际,我都坚持一个单元一定有一个口语交际、有一个写作、有一个综合性练习。而且我坚持每一课课后练习的3—4道题都要有“听”的题目或者“说”的题目,把“听”和“说”渗透到每篇课文的学习和练习中去。现在我特别想打造一套教材、教参、教辅这样三位一体的一套东西来满足学生的需要。

  我了解到,过去有一些出版社是单有一拨人在编教材,另有一拨人在编教参,还有一拨人在编教辅,这样不同的人在分别编三个东西,难免有思想理念不一致的地方,难免有你这边长,他那边短的问题。我现在组织起我出版社的这一批人,这一批人既编教材、又编教参、又编教辅。就是努力把他们听说读写整体推进的理念,把思想政治、人文性、工具性相统一的理念,把语、修、逻、文、字、词、句、段、篇的理念等等都真正融入到语文教材中去。从目前来看,我们1—9年级的语文教材都已经修订完毕,正在教育部审定的过程当中,我的教参和教辅也正在紧锣密鼓地进行,目前已经进行到1年级(下)和7年级(下)这样一个阶段。

  五月份的时候,我想再请一些,的专家对教材、教参、教辅进行审看、提意见,争取教育部审定通过以后推出这一套教材、教参、教辅。

  新华网黑龙江频道:您为什么会有这么好的口才?从什么时候开始培养自己的语言表达能力,在面对很多人的时候能够侃侃而谈?

  王旭明:如果说经验,就是我在经历每件事情之后都会反思我自己说得好不好,说得好不好的背后就是处理得好不好以及做得好不好,做得好不好必然影响到说得好不好。我在成长的过程中特别要感谢我各个阶段的语文老师。

  其中有一位是我在做中学老师的时候,指导我语文教学的老先生,现在已经86岁了的吴桐贞老师。吴老师在加拿大和国内两地奔波,但是无论身在何处,他都关心国内语文的教育,他的“学生主体地位,教师主导地位”的理论,引导学生提高学习语文的能力,他的字词句段篇,解读文本的思想和理念,对我影响非常大。在他的三次指导下我做的第一堂公开获得了全区的优秀课,其中不该用“因为…所以”的时候用了就不对,本该是三层的表达说成两层是不对的,这样的教诲让我提高了语文能力。

  虽然他已经八十多岁了,但是是我们“真语文”团的大师、总顾问。此时此刻,吴老师就在山东章丘,进行全国“真语文”,研讨班第二期的演讲,老先生用,半的时间专门培训来自全国一百多名有志于“真语文”教学的语文老师,我每次想起他都特别感动,像这样的老师在我成长过程中有很多。如果说到今天我有一点点小成就的话,特别得益于这些“真语文”的语文老师。

  新华网黑龙江频道:无论您在讲课的时候,还是交流的时候都会非常执著地把“真语文运动”推进下去,那么您能否给有志于语文学习的、有志于想说好话的网友们推荐几本适合阅读的书?

  王旭明:对于小学老师,有两位老师的书特别推荐:一位是贾志明老师,另一位是张赛琴老师。中学老师适合读王厚江老师的书。我所在的出版社正在推出全国真语文系列丛书,这套系列丛书把名师的讲课实录、理论集,以及他们的反思,还有各方面的资料,通过影像和文字的方式在国家有关部门的支持下准备陆续出版,希望有志于“真语文”学习和研究的老师们或者其他的社会各界人士能够关心、了解。

  其实,对我影响特别大的是俄罗斯文学、英国的欧美文学以及美国18世纪的文学,所以我特别希望有志于语言提高的朋友们,对这一阶段的精品比如说《莎士比亚》、《托尔斯泰》、《屠格涅夫》这些经典名篇要认真研读。现在无论学文学还是学语言的年轻人,我有强烈的感觉,时代的特色可以说得滚瓜烂熟,对作家的简历也能说得烂熟,唯独对作品的个人感受有欠缺,在读书的过程中要注意是不是真读了。(本文参与者:颜秉光 才萌 刘洋 姜慧梓)

 

请选择您浏览此资讯时的心情

相关资讯
网友评论
本文共有人参与评论
用户名:
密码:
验证码:  
匿名发表
主办单位:北京时代互通文化传媒有限公司 技术支持单位:西部数码