走上宣讲台
4月13日,由中国职业技术教育学会高职分会主办的“奋进新时代 中华传统美德职教行——中华传统美德与职业教育立德树人研讨会”在湖南株洲召开,来自全国近200所职业院校的近500名职业教育研究者与实践者参加会议。国家教育部门职业教育与成人教育机构负责人出席会议。
常州工业职业技术学院党委书记缪昌武应邀参加大会,并以《挖掘校本资源传统美德元素,构建“双轮联动”文化育人模式》为题发表主旨演讲,介绍了学校的特色文化建设成果。“双轮联动”的文化育人模式得到了与会嘉宾的高度认可,“育养匠心,幸福人生”的育人愿景更是引发全场共鸣。
一直以来,常州工业职业技术学院高度重视学生专业能力和综合素质的培养,围绕“诚信、笃实、勤俭、创新”校训,不断将传承发扬中华传统美德与弘扬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有机结合起来,推进学校文化建设。
党的十八大以来,学校进一步提出“以特色人文教育涵养工匠精神”的育人理念,深挖杰出校友、全国劳动模范邓建军的成才历程,以及学院辅导员、全国三八红旗手余美芳的孝老爱亲事迹,成功构建“工匠精神”培育与“感恩知责”教育“双轮联动”的学校文化育人模式,在高职工匠人才培养上取得了一系列突出的育人成效。
对此,缪昌武表示,教育的实质就是“文化育人”,用文化的理念、文化的内容和文化的方法培育全面发展的人。常州工业职业技术学院将进一步加强校本资源的开发研究,不断优化育人模式,提高育人效能,更好地培养具有良好社会公德、职业道德、家庭美德、个人品德的新时代职教新人,让中华传统美德在全校广大师生中生根发芽,开花结果。
走进班集体
4月2日下午,常州工业职业技术学院2018自动332班每月一次的主题班会照常召开,不同的是,此次班会课加入了一位新成员——学校党委书记缪昌武。
这次班会课的主题是“知行合一”,班长郑皓元从中华传统美德的“仁义礼智信”谈起,为同学们分析了“知行合一”在学习、实训、实践、实习中的重要性。同学们结合实际踊跃发言,畅谈新时代青年如何做到以行求知、以知促行、知行合一。
缪昌武一直细心地倾听,不时点头,并用自己的生活、求学经历激励学生做有理想、有目标、有追求的人。他希望大家在这个幸福的时代里、在大学校园里,珍惜时间,不负青春,每天都要像海绵吸水一样,不断吸收营养,不断读书充电,心无旁骛地好好学习,向优秀校友邓建军一样,将来成为单位的技术能手、国家的“大匠”,为社会作贡献。
,,缪昌武还把自己的手机号码写在黑板上,表示今后将经常参与班级活动,并希望成为学生们的朋友。
这种“,”的接触,润物细无声式的思想政治教育形式,让师生们感到既温暖又务实。
班长郑皓元说:“书记很和蔼,他来做我们班级的联系人,我们就多了一位亲人般的引路人,感觉很幸福。”
今年是常州工业职业技术学院的“质量提升年”,学校特别制定了“科级以上干部定点联系班级制度”,包括校党委书记、校长在内的7位校领导和100余位科级以上干部全线参与,每人都必须做到“六个一”,即每月走访一次学生宿舍、每月进行一次学生谈话、每学期列席一次班会、每学期组织一次班级工作会议、每学期至少深入一次学生课堂、每学期至少与班主任进行一次工作情况交流。
这一制度的推行,不仅为构建全员、全程、全方位育人的“三全育人”模式奠定了坚实基础,更迅速营造出教学相长、共同进步的和谐校园氛围。
走心带队伍
今年3月18日,学校思想政治理论课教师座谈会对新时代学校思想政治理论课建设指明前行方向,对广大思想政治理论课教师提出殷切期望。
常州工业职业技术学院第一时间组织召开了思想政治理论课教师座谈会,进行学习、解读。
副校长姚庆文结合意识形态工作,从“防范西方错误思潮”“防范历史虚无主义”“防范宗教渗透”“防范国外有害信息倒灌”及“防范境外社交媒体的煽动”五个层面,详细阐述思政课教师应该时刻警惕的问题,为教师做了有益的提醒。
马克思主义学院院长田洪芳认为,思政课教师要发挥关键作用,要按照要求,真正做到“六要”,坚持“八个相统一”,应具有知识视野、历史视野和国际视野,将思想政治理论课讲得入耳、入脑、入心,联系实际接地气,引导学生辩证、理性地看待问题,增强思想性、理论性和亲和力、针对性。
缪昌武则总结指出:“思政课作用不可替代,思政课教师队伍责任重大。作为教师,要不断提升自身的教学能力,以先进的理论来教书育人,对学生投入更多的关怀与关心;要在日常教学工作和生活中,做到内化于心,外化于行,知行合一,用榜样示范引领学生;要积极开拓创新,增加社会实践,树立国际视野,增强理论自信。”
一个个切中肯綮的指导与鼓励,为思政课教师廓清了迷雾,点亮了前行的航灯。教师们纷纷表示,要深入学习、深刻领会思政座谈会精神,联系学校实际,讲好思政课,为培养担当民族复兴大任时代新人,培养社会主义合格建设者和接班人多作贡献。
用匠心做思政,用思政育匠人。
正如常州工业职业技术学院的校歌中所唱:“给我们自信,让我们自强,为我们铸就金色的梦想”。
这就是思政教育的力量。(王丽英)