您的位置:首页 > 教育频道 > 教育新闻>正文

寄宿校管理之路的苦与乐

时间:2019-04-03 10:55:24    来源:新讯网    浏览次数:    我来说两句() 字号:TT

  学校副校长兼生活教师(右二)指导新入学学生整理内务。辛录霞/摄

  小学寄宿生管理之路不易,作为学校管理者的我们不断摸索着、实践着,努力付出着,其中的苦与乐只有作为寄宿校管理者的同道中人,才能真正明白其中的滋味。但这样的付出并非一直是苦闷的:当看到寄宿的孩子们在内务整理、环境整洁上,已经从一开始的手忙脚乱到如今的娴熟合作,井井有条,即便离开父母生活,脸上依旧洋溢着兴奋与喜悦时,我们“苦”并快乐着。

  寄宿管理难题:孩子太小怎么办

  “孩子太小,怎么会整理内务?许多孩子整天哭哭啼啼……”听着家长、教师的句句埋怨,面对学生寝室的一片狼藉,我这位从初中过渡到农村寄宿制小学的校长有些窘迫。

  我所任教的农村寄宿制小学,学生大多来自规模较小的走读式学校,或从家庭温室中直接进入寄宿制。很多孩子由于和父母生活在一起,“饭来张口,衣来伸手”,养成了娇生惯养的习惯,一旦离开父母的呵护,就寸步难行。很多需要孩子自理的事情,孩子们又不会——不会自己叠被子,不会自己打饭,不敢半夜起床上厕所……

  怎样才能让刚脱离父母怀抱的10岁左右的孩子在寄宿制这个大家庭里学会生活,感受到家的亲情?我陷入了沉思,也陷入了困境。寄宿制学生的管理对我来说还是陌生的领域,也没有现成的经验可以借鉴。但当看到孩子们一张张天真的笑脸、家长们期盼的眼神,听到教师们鼓励的话语,我下定决心要改变,帮助孩子们尽快适应并融入到学校的集体生活当中。

  一张张曾经观摩学习拍摄的照片映入我的脑海,以往对初中学生管理过程中取得的成功做法在我眼前浮现。为何不把外面学到的做法和自己以往的管理经验给教师们介绍介绍呢?或许,教师们能从中得到一点启发。

  劳动技能缺乏:从学动手到善动手

  不能辜负教师的信任和期待,我组织全体教师多次进行培训交流研讨活动。

  通过观看视频介绍和外出参观,教师们茅塞顿开。整齐有序的宿舍,温馨的家庭化融学习教育为一体的文化建设,为我们这所在穷乡僻壤里新建的寄宿制学校教师提供了管理素材。规范化宿舍管理是提高孩子生活自理能力的关键,劳动技能的长期培养,是孩子形成习惯、树立班级荣誉感的必由之路,亲子宿舍建设是克服孩子恋家、性格孤独的主要途径。教师们的管理热情被点燃。

  集思广益,学校制定了符合校情的规范化宿舍建设标准,即八个统一:被褥叠放统一化、洗漱用具摆放统一化、床头卡粘贴统一化、开窗距离统一化、清洁工具摆放统一化、拖鞋摆放统一化、窗帘收拉距离统一化、文化建设亲子化。说干就干,我带领班主任、任课教师为学生做起了示范。学校组织学生套被套,当我进入男生宿舍的那一刻,眼前的一幕让我愣住了。孩子们一个个去哪儿了?一会儿,一个个小脑袋从被套四角底下钻了出来。“校长,我们每人捏一个被角,便于合作完成这项复杂的任务。我们怕套不好会影响我们班的荣誉,是我组织大家这样做的。”一个学生说。多么单纯好学的孩子,他们想尽办法,只为了套好被套,只为了整理好自己的“家”……在简单又便于操作的规范引领下,在教师们一次次的示范中,孩子们实现了从学动手到会动手、善动手的转变,完成了一次又一次,的蜕变。

  亲情缺失咋补:真心陪伴温暖童心

  孩子们把宿舍当“家”,教师更有责任去温暖这个“家”。有了统一的规范,学校又,开展亲子宿舍建设。全校共有36间学生宿舍,20多位教师每人承担一到两个宿舍的“亲子”家长角色。解决孩子们的生活困惑,进行心理辅导,帮孩子打亲子视频电话,每一位教师都使上了浑身解数,去弥补孩子们暂时性的亲情缺失,让孩子们感受到“家”的温馨。

  五(1)班301女生宿舍是我的亲子宿舍。寄宿生小娟是一个乖巧可爱但又有些娇气的女孩。开学第,寄宿,她径自哭着不愿休息。我刚进宿舍门,她就哭诉道:“老师,我想家……”我走到她身边,慢慢蹲下来,轻轻刮了一下她的鼻子说:“小娟最乖了,学校就是你的家,老师就是你的亲人,爸爸妈妈不会陪你一辈子,自己要学会独立,学会勇敢。”她受到了鼓舞,擦干泪点点头,在以后的寄宿生活中再也没有这样闹过。

  卫生大扫除时,我是孩子们的“领头雁”,抹布、笤帚成了我和孩子们劳动技能培训、情感交际的纽带;和孩子共读一本床头书,是我们午、晚就寝前20分钟的“必修课”。课余生活中,我和教师一会儿“变身”成孩子们的爸爸妈妈,陪他们玩乐;一会儿变成他们的铁杆“姐们儿”“哥们儿”,任他们倾吐心中的委屈和愁苦……

  当我们放下教师的身份,变成孩子们身边最需要的亲人,用亲情来包裹他们的心灵,用行动来充实他们的手脑,孩子们孤身求学的被遗弃感就少了,长期在外打工的留守儿童父母吃了这颗“定心丸”,育人工作也就成功了一大半。


请选择您浏览此新闻时的心情

相关新闻
网友评论
本文共有人参与评论
用户名:
密码:
验证码:  
匿名发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