熊丙奇 21世纪教育研究院副院长
6月8日,国务院办公厅发布《乡村教师支持计划(2015-2020年)》(下称《支持计划划》)。文件从全面提高乡村教师思想政治素质和师德水平;拓展乡村教师补充渠道;提高乡村教师生活待遇;统一城乡教职工编制标准;职称(职务)评聘向乡村学校倾斜;推动城镇优秀教师向乡村学校流动;全面提升乡村教师能力素质;建立乡村教师荣誉制度等八个方面提出支持乡村教师发展。
过去10年来,我国高等教育和基础教育都得到大力发展,但不容忽视的是,我国教育还存在两大难题需要攻克,一是扩大教育公平,一是提高教育质量。这其中,乡村教育的公平和质量问题,尤为突出,相对于城市学生来说,我国乡村地区的学生面临教育起点、教育过程和教育结果的全面不公平,学生只能进条件落后的乡村学校,接受教育质量比城市地区地的基础教育,在升学中,也和城市学生处于不平等地位——升入,高校的农村生比例在本世纪最初十年持续走低。
我国政府近年来狠抓“结果公平“,推出了国家扶贫定向招生计划和农村生专项计划,意图补偿农村生的高考公平,这有效提到了农村生上,大学的比例,但是,必须意识到,不管怎样补偿,能进,大学的学生毕竟是少数,整体提高乡村学校的教育质量,让所有农村生都接受高质量的基础教育,才是真正落实教育公平,对整体提高我国劳动者素质有着重要价值和意义。
由于乡村教育的薄弱,在我国农村,当前出现了诸多令人忧虑的现象,包括农村辍学率回潮,甚至出现新的读书无用论,一些乡村小学、教学点处于低水平维持状况,有条件的家长纷纷选择送子到城镇求学,加之前些年不合理的撤点并校,有的乡村已经没有读书声,失去教育和文化生机。
发展乡村教育,补上这一中国教育的短板,是我国教育的重要任务,也是政府部门发展教育的基本职责所在——一国的教育水平不是由,的那部分决定,而是由,的那部分决定。近年来,国家对乡村教育进行了投入倾斜,基本解决了乡村教育的校舍改建,消除了乡村学校的危房,但乡村教师问题,还是困惑乡村教育的最根本问题,可谓短板的短板。
这次国家出台的乡村教师支持计划,抓住了影响乡村教育的,问题,也开出了药方,包括提高教师的待遇,统一城乡教职工编制标准,以及改革乡村教师的职称评审等。对于计划,必须严格落实,不能就停在空中。而要落实计划,必须进一步改革我国义务教育经费保障机制以及改革教育管理、学校治理模式。
目前我国的基础教育经费,主要还是靠县乡财政保障,这导致各乡村教育的保障力度,受当地财政实力的影响,这也是制造我国教育不均衡的根源所在,如果不改变这一保障机制,扶持乡村教师的计划就难全面落实。比如,提高乡村教师待遇,经费从何而来?近年来,不少乡村地区曝出教师讨薪事件,包括国家在推进义务教育绩效工资时,曾明确向乡村教师倾斜,可结果仍旧是乡村教师的待遇没有落实,这就因为义务教育经费保障机制不合理。乡村学校教师编制问题也是如此,为何一些乡村学校使用临时合同教师,不是因为乡村学校没有编制,而是地方政府不愿意投入那么多经费,一些临时合同教师是由以前清退的代课教师回聘而来,他们做和正式教师一样的工作,却不能得到一样的待遇和福利保障。
落实扶持计划,应强化省级财政统筹,并加大,财政转移支付力度,笔者进一步建议,,财政的转移支付可直接打入乡村教师的个人账号,而不是层层拨付,再由地方教育部门调配,结果并没有用到乡村教师身上。
而在乡村教师的考核、评价、职称评审中,迫切需要引入同行评价机制,而不是由行政部门主导,由行政部门按照行政治标评价教师,是目前教师管理、职称评审中的,问题,影响教师的职业化、专业化发展,也影响教师的职业荣誉感,可以说,建立教师同行评价机制,远比建立教师荣誉制度重要得多,能更有效地提高教师的职业荣誉感。