密云县东邵渠中心小学学生在上计算机课
北京外国大学附属小学 竹文化与民族教育的融合——竹竿舞
延庆县第八中学学生正在上美术特色课程
丰台首经贸教育集群学生体育节
北京小学翡翠城分校学生在上十字绣课程
教育是民生之基。
近几年来,本市从实际出发,在教育中长期规划纲要中提出了以“公平、优质、创新、开放”为特征的义务教育优质均衡发展的目标和任务,将其作为全面推进首都教育现代化、办人民满意教育的重中之重,举全市之力,持续推动义务教育优质均衡发展。
截至目前,各区县通过完善学区制,组建教育集团、集群、协作区、联盟等方式优化区域资源,描绘了一幅幅以公平、优质、均衡为特征的“北京教育新地图”,让老百姓享受到了教育综合改革的红利。数据显示:去年,全市小学就近入学的比例达92.26%,初中就近入学比例达77.64%。今年,全市义务教育阶段就近入学比例还将显著提升,中小学生在家门口就能上好九年学。
结合教育实际 进行顶层设计
党的十八届三中全会以来,本市以党的群众路线教育实践活动为契机,以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为引领,以学生的实际获得为出发点和落脚点,坚持问题导向,全面深化基础教育综合改革,努力将群众的期待变成生活的现实,推动义务教育优质均衡发展迈上了一个新台阶。同时,根据教育现状,推出了教育综合改革的整体思路。
顶层设计、统筹谋划。基础教育改革事关学生的健康成长和终身发展,家长和社会都高度关注。市委、市政府对此高度重视,成立了科技教育改革专项小组,顶层设计改革蓝图,强化市级层面的统筹谋划。一些重要改革问题,市委常委会和市政府常务会专题研究,主要领导多次具体指导。同时,坚持“协同作战”,纵向上,市、区县、学校协同;横向上,教育、财政、人力社保等相关职能部门协同,通过协同联动,合力推动教育改革。
统一思想、凝聚共识。改革要推进,思想要先行。本市坚持从更新观念入手,以思想的大解放推动改革的大突破。开展大规模、多层次的干部教师培训,利用多种形式进行改革动员,通过教育机关领导干部联系中小学工作向基层师生宣传改革政策,引导广大干部师生转变思想观念,不断增强深化改革的责任感和紧迫感,将思想和认识统一到,和市里的决策部署上来,形成强大的改革内驱力,确保,改革任务落实生根,改革蓝图变成现实。同时,主动出击,加大舆论宣传引导力度,积极开展政策宣讲和解读,营造全社会理解和支持改革的良好氛围。
标本兼治、多措并举。适应教育改革进入深水期和攻坚期后的新形势,,在全面和深化上下功夫,坚持以优质教育资源的重组和整合为杠杆,撬动公平与均衡问题的突破,以考试招生评价制度改革为杠杆,撬动素质教育与减负问题的突破,统筹推进人才培养模式、考试招生制度、管理体制和办学体制改革,打一套具有北京特色的基础教育综合改革“组合拳”,不断增强改革的系统性、整体性、协调性。
坚定方向、蹄疾步稳。找准,公约数,坚持以学生为本,以公平、均衡、优质为价值取向,以辩证的思维把握改革节奏,既坚持时不我待的干劲,又保持静水深流的稳劲,不断增强改革的勇气、信心和定力。对全社会高度关注、各方面抱有急切期盼的问题,比如择校、共建等影响政府威信、教育公平公正、破坏正常教育秩序的顽症,不等、不拖、不绕,果断解决、当断则断,以免贻误时机,引发群众对改革的失望和不满,从而恶化教育发展的环境。与此同时,处理好改革发展稳定的关系,坚持改革的进度和人民群众能够承受的程度相统一,充分调研、稳妥操作,积小胜为大捷,保证改革循序推进、次第开花。
加强资源统筹 构建“教育新地图”
在推进教育综合改革中,本市加强资源统筹,突破城乡、校际、区域、学段界限,深入挖掘全系统、全社会优质资源,增量推进、存量盘活,努力办好每一所学校,千方百计扩大优质资源总量,实现优质资源的均衡配置,着力从根本上化解择校难题,构建教育新地图。
横向联手增加优质资源。通过对外引进名校办分校、城乡一体化学校;整合区域教育资源,采取学区制、一校多址、教育集团、教育集群、协作区、联盟组团等方式,拉动区域优质教育资源广覆盖。
纵向贯通培育优质资源。通过新建九年一贯制学校、九年一贯对口直升、优质高中名额分配等方式,提速普通校成长为新优质校的进程。
统筹协调拓展优质资源。20所高校和7个高水平艺术团体支持143所小学体育美育特色发展。23所高校创办39所附小、附中。130多名骨干教研员和管理人员支持17所普通初中校发展。政府购买民办教育机构资源支持远郊区县中小学办学,聘请外教参与英语教学改革。
促进校长教师交流轮岗,强化区县对教师资源的统筹调配和管理,在推动优秀干部教师在学区、集团、集群内流动的基础上,不断扩大流动的规模和范围。
这些措施均衡了资源,优化了布局,一些普通学校教育教学水平快速提升,老百姓身边的好学校越来越多,得到社会的广泛认可。
今后,本市还将在此基础上,进一步加大资源均衡配置的力度和深度,进一步扩大优质初中校的资源供给,推动改革项目校在教育教学水平、校园文化建设、师资队伍建设等方面逐步实现同质,不断增强学生和家长对改革成果的实际获得感。同时,,扩大远郊区县优质教育资源,探索通过名校办民校、引入社会力量办学等方式,在郊区县扶持发展一批高端民办中小学。
深化考试招生改革 促进生源均衡
为充分发挥考试招生工作“牵一发动全身”的指挥棒作用,本市以考试招生制度改革为突破口,带动教育教学改革,促进生源均衡,努力实现推进义务教育均衡发展、全面实施素质教育和切实减轻学生过重课业负担等目标。
落实义务教育免试就近入学政策。本市取消了“共建”入学方式,进一步规范特长生入学工作。启用了全市统一的小学和初中两个入学服务系统,由各区县公布学校的服务片区,做到每一所学校学生入学情况公开透明。同时,加强学籍管理,依据小学和初中入学服务系统建立新生学籍,杜绝二次流动,并制定下发15条禁令,要求教育系统干部教师以身作则,力求斩断违反免试就近入学原则的利益链。此外,还规范“五证”审核,做好咨询解答和矛盾化解工作,保证符合条件的义务教育阶段随迁子女入学。从统计数据来看,2014年小学和初中就近入学比例均高于2013年,城六区就近入学比例增长最为明显。
为使家长有更充分的时间了解政策、做好准备,今年本市义务教育入学工作意见已于2月份出台,比往年提前了两个月。目前,各区县的实施细则也已出台。本市将按照巩固成果、完善制度、推进改革的总体思路,坚持实践证明行之有效的各项管理措施,进一步完善特长生招生办法,严格按照教育部要求,实现100%的小学划片就近入学,90%以上的初中划片入学。
今年,本市还将持续推进中考中招改革。深化命题改革,以义务教育阶段“课程标准”为命题依据,降低难度,突出考查学科基本思想和基本方法、主干知识和核心能力,注重试题素材与生产生活实践的紧密结合,注重考查学生发现问题、分析问题和解决问题的综合能力,切实纠正超标考试命题倾向,引导义务教育阶段教学改革。提高优质高中名额分配比例。今年中招“名额分配”比例将由去年的30%增加到40%左右,总体上按3:7的比例分配到优质初中校和一般初中校,并且不设,录取分数线,加大普通初中校毕业生升入优质高中的机会,引导义务教育阶段的学生及家长更多地关注和选择家门口的普通校。招生政策向远郊区县倾斜。将示范高中跨区县招生计划,向优质高中教育资源比较短缺的远郊区县和一般初中学校倾斜。同时,城乡一体化学校可申请在资源输出区适当编制跨区招生计划,增加远郊区县初中毕业生升入市区示范高中校的机会,鼓励远郊区县学生在本地接受义务教育。
此外,今年本市还开始在市属高校设立“双培计划”“外培计划”和职业教育贯通培养计划,在招生方面也都向远郊区县倾斜。高考高招中的农村考生专项招生计划,将从2014年的30个扩大到200个左右,从3所市属高校扩大到所有市属本科一批招生院校,助推区域间义务教育均衡发展。
关注实际获得 提升学生综合素质
在教育综合改革中,不管是招生计划的分配还是义务教育阶段优质教育资源扩大、考试命题和计划的调整,都关注学生在这样的改革当中是不是得到尊重和实际获得,提升综合素质。
本市制定落实《北京市中小学培育和践行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实施意见》,指导学校将核心价值观融入教育教学全过程。实施“一十百千”工程,截至目前,已有10万余人次参加“四个一”活动。在中小学开展连环画阅读、优秀少儿电影展映和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新童谣创作、传唱等活动,推动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在广大师生心中扎根成长。
同时,持续深化课程教学改革,构建具有首都特色的国家、地方、学校三级课程体系,扩大学校课程自主权,改进课程结构,丰富配套资源。制定落实中小学语文、英语以及初中物理、化学等学科教学改进意见,实施“中小学开放性语文学习活动计划”和“初中开放性科学实践活动计划”,规范教育教学行为,完善中小学生综合素质评价,持续推进减负增效。完善社会大课堂建设应用机制,推进中小学10%的课时用于社会实践。持续开展北京青少年科技创新“雏鹰计划”“翱翔计划”,推进创新人才培养。
此外,本市还着力提高学生健康水平和艺术素养。实施课外活动计划,通过政府购买服务等方式,从下午3时30分到5时,在全市义务教育阶段学生中开展体育、艺术、科技等丰富多彩的活动,今年将进一步加大支持力度。研究制定推进中小学体育工作的若干意见,综合施策,大力提升学生体质健康和运动技能水平。深化中考体育考试改革,探索增加过程性考核和运动技能考核。着力推动校园足球发展。依托艺术院校推进音乐、舞蹈等课程体系建设,加强和改进金帆、金鹏等品牌建设,加大乡镇校外教育活动站建设力度,为提升学生的科技、艺术素养提供更加有力的保障。
为推动义务教育向更高水平的优质均衡发展迈进,本市研究制定了《推进义务教育优质均衡发展的意见》,并正式印发。本市将以落实《意见》为抓手,巩固成果、深化改革、攻坚克难,不断提升义务教育优质均衡发展水平,确保2020年全面实现首都教育现代化。