经国务院同意,人力资源和社会保障部、教育部近日联合印发《关于深化中小学教师职称制度改革的指导意见》(以下简称《意见》),明确中小学教师职称制度改革在全国范围全面推开。此次改革统一了自1986年以来一直施行的中、小学两大职称系列,,设置了正,职称,从制度框架、评审标准、评价机制等方面对中小学职称制度进行了整体设计。
对于这次中小学教师职称评定改革,舆论普遍解读为,这是送给教师们的教师节大礼,更有一些媒体,以“农村小学教师也可评正,职称”来形象地说明这次职称评审改革的亮点。但值得注意的是,在第一线基层工作的教师,却没有多少兴奋——这一政策的“利好”,要落到他们身上,看上去还很遥远。怎样让教师真正享有职称制度改革的红利,这是在推进改革改革过程中必须重视的问题。
拿农村小学教师也可评正高职称来说,众所周知,在我国中小学教师职称评审过程中,长期来存在两个“垄断”现象,一是,职称被有行政职务的领导“垄断”,二是,职称被城市学校教师“垄断”,一名普通的农村小学教师要评上,职称,可谓难上加难。这有两方面因素。一是职称评审的标准不科学,普遍重视论文和学历,这让办学条件比较艰苦,很难开展课题研究的农村教师处于弱势地位,而且,在,职称的名额分配上,农村学校也远少于城市学校。二是职称评审由行政部门主导,领导以及与领导关系好的教师,在评审中,就占有优势,近年来各地的职称评审,都曝出潜规则丑闻,有的教育教学工作突出的教师,仅仅因批评教育,质疑领导,就在职称评审中,处处遭遇不公平待遇。
这次职称评审改革,明确提到要调整评价标准,扭转职称评审中太过重视论文和学历倾向,要求在同等条件下向农村教师倾斜,同时,要改革评价机制,建立基于专业同行评价的评价体系,这都具有很强的针对性,但是,如何推进,难度不小,其中最关键的是,怎样真正建立具有公信力的同行评价机制。
建立同行评价机制,目前面临两大问题。其一,我国教育管理目前还采取行政模式,政府部门掌握着学校的人事权和采取,学校并无充分的办学自主权。如果政府管理学校的模式不变,那么,就无法让学校和老师摆脱各种行政评审、评比,学校就会围绕行政性指标办学,在这种办学体制下,推进专业同行评价,可能有名无实。
其二,学校治理没有建立现代学校制度,在中小学里,教师并没有多少话语权,学校办学的管理和决策权,主要在行政领导手中。由于学校里没有教师委员会(或只有形式上的教师委员会,但不独立运行),因此,对教师的考核、评价,主要由学校的行政部门进行,与此同时,如果教师在评价中遭遇不公对待,教师也没有健全途径来维护自身权利。
我国于2010年颁布的国家教育规划纲要,提到要推进教育管办评分离改革,调整政府管理学校的模式,落实和扩大学校的办学自主权,并要求中小学实行民主管理,发挥教师和家长在学校治理中的作用。但是,总体看来,推进教育去行政化的改革,并不顺利,政府部门不愿意放权和既得利益的阻扰,使教育管理和学校治理,还是传统模式,在有的地方,行政化的问题还进一步加剧。对于这次职称改革,大家听到最多的是地方教育部门领导和学校领导叫好,可一线教师却不怎么高兴,意味深长。——很有可能的结果是,正高职称都会被领导们拿去了。
这带来的负面影响是很严重的。在行政治校的环境中,很多基层教师失去教育理想,身心疲惫,充满职业倦怠感。为此,千万不能在推进职称评审改革中再出现这种情况:国家出台的激励基层教师的政策,却最终成了领导们的福利。要防止这种情况发生,必须在推进职称评审制度改革的同时,推进教育系统改革,落实学校办学自主权,并在学校中进行民主管理。
其实,如果从彻底去行政化的要求看,职称评审是否还应该存在都是一个需要讨论的问题。从本质上分析,评审职称就是行政部门对人才进行管理、考核和评价的手段,这影响用人单位的用人自主权,并不利于人才的优化配置,应该取消职称评审,而是采取基于职务对人才进行招聘、管理、评价的市场化机制。简单地说,教师的待遇不应与职称挂钩,而应该是聘任到哪一个职务,就享有这一职务的待遇,像农村教师,在农村更加艰苦的教学职务上,就应该享有比城市教师更高的待遇,这才能根本解决教师队伍管理的问题,促进教师职业化和专业化发展。