王传涛 中国网时事评论员
第 56 届国际奥林匹克数学竞赛7月4日至16日在泰国举行。美国夺得,,中国和韩国分获二、三名。这是美国自1994年夺得,后,时隔21年再度夺冠。而在此期间,第一名获得者通常是中国。英媒由此惊呼,“美国破天荒”。中国网友则调侃,“奥数都不加分了,谁还陪你玩”,“实际上是在美国读书的中国娃,打败了在中国读书的中国娃”。(7月19日《华商报》)
听惯了“打倒万恶的奥数”、“奥数就像过街老鼠”、“奥数危害甚于黄赌毒”等声音,看惯了“中国专注奥数,20年”的桥段,忽然间的一次“中国不是奥数,”的新闻引发了无论国人的关注和讨论。
有人认为这是一次正确的价值回归,认为这有助于改变国人尤其是一些学生和家长对于奥数成绩的过度崇拜;也有人认为,这是教育部取消奥数加分之后的必然结果——既然高考不加分了,那么也便没有多少高中生在奥数方面用力了。争冠失败,也便有了一个看似无比恰当的理由。
然而,就单纯一次考试失利,就断言“中国学生不玩奥数了”显然有失偏颇。据澎湃新闻报道,今年的奥数题目很难很偏,个人拿,的分数也降到了历史,。带队老师也说“这是史上最难的一次考试。”而且,“中国队也仅仅是因为一道几何题而输给美国”。这说明至少在参赛人员尤其是带队老师们认为,这个成绩并不足以反映我国参赛学生的整体实力,而是有许多偶然性因素所决定的。
其次,国人学奥数并不是,两天的事了。可是直到去年年底,教育部才宣布取消奥数等几个项目的加分,仅仅半年时间就说我国奥数人才已经出现断档,显然也不符合常理。因此,本次奥数竞赛中国输给美国,并不完全就一定是“奥数取消加分”以及“中国学生不玩奥数”的直接体现。此语境下,对这条“中国失掉奥数,”阐释那些虚幻的意义,则就根本都是一些主观臆想或意淫。一个最主要的问题是:就算是高考取消了奥数的加分,那么国人就没有理由在奥数中夺冠了吗?是国人智商和智力天生有问题吗?
奥数的本质只是一门兴趣竞赛。或者说,奥数是世界各国学生都普遍参与的数学学科里的兴趣分支,是数学领域的一些高难度题的集合,针对奥数开展竞赛,既为各国提供交流沟通的机会,又为这些在此领域有兴趣或专长的学生提供一个展示自我的舞台。因此,奥数本身不是洪水猛兽,奥数没有原罪;奥数只与兴趣有关,有兴趣就学,无兴趣就不学——就是这么简单。
但是,国人之于奥数却并非如此。原因是,奥数之前是在各类考试中能获得加分的项目,尤其是在高考中;奥数成绩,有的还被一些高校列入自主招生的参考项;在许多地方,许多学校择取学生的重要标准也是奥数成绩,奥数成绩完全可以在学生择校过程中打通一条“绿色通道”……说白了,即便是现在,学习奥数仍然可以帮助许多学生与家庭在这个并不算公平的教育环境中找到起码的公平,并以此来获得很大的安慰。如果要让奥数完全回归“兴趣”本质,则必须要从上至下取消所有绑架在奥数成绩上面的特权。
实际上,让奥数除去功利成分并不是很难,只要各个学校、各个层级的教育部门,都能够取消在这上面附加的特权,则奥数在我国的全民崇拜就会消失;但是,更为重要的问题是,附加在奥数上的特权消失之后,如果学生们仍然被应试教育所绑架,所有学生的兴趣都不能各骋所长,则奥数将可能会遭遇到无人可学、无时间学的尴尬。说到底,只有彻底规避应试教育和功利教育,奥数才能真正成为部分学生的兴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