在邢台市南和县新区小学的兴趣班专用教室,20余名小学生正在上科技课,大家围坐在电脑和3D打印机前分工合作。从创意到设计均来源于学生自己的奇思妙想,一块白色的树脂材料,经过3D打印机的高温塑形,几分钟后,逼真的动物模型便出现在众人的面前……
除了3D打印室,该校还建立了多媒体实验室、信息技术等20多个专用教室。在这些充满浓浓科技味的创意空间里,学生也不再是学生,而是一个个自信的“小创客”。
近年来,随着教育装备的更新和信息化的发展,新区小学的信息化教育工作一直走在邢台市前列,在日前学乐云教学的奖教奖学活动“未来教师计划”中,该校获得“教育信息化模范学校”荣誉,同时,信息技术教师刘西涛则获得了“教育信息化模范教师”称号。
那么,新区小学是如何让信息化教学在学校落地、生根、发芽的呢?校长闫银堂和刘西涛老师给出了他们的答案——
“对于信息技术与教学的融合,经常会出现两种误区。一边是支持声,完全否定了课堂学习、考试测评等传统教学方式的意义;另一边是否定声,一竿子打死了所有教育信息化模式。”在闫银堂看来,如果一种教育方式不能让学生更好地掌握知识,这种教育一定是失败的。所以如何利用信息化手段将原本枯燥的知识记忆转化成学生们可以接受的形式,从而提高综合学习能力才是关键。
闫银堂表示,学校自2014年引进学乐云教学平台以来,便不断探索平台与日常教学的融合模式。
六(2)班的幕飞同学原本是所谓的“后进生”,五年级之前,调皮、不爱学习是他一直以来给同学和老师的印象。然而在一次云教学平台随堂检测课上,他却成为了全班,一个答对所有题的人。
对此,刘西涛老师解释,云教学平台上的习题是模仿游戏冲关的形式,根据学生的实际情况分配不同难易程度的题目,并设有二本大学、,大学、清华北大这些等级,进一步激发学生的“取胜”欲和求知欲。“当老师们发现幕飞同学对这项内容比较感兴趣后,鼓励并协助他自发地做不同等级的习题来冲榜,孩子有了兴趣,才会愿意去做练习,练习获得成就感后,又提高了他学习的积极性,从而形成了良性循环。在这个过程中,孩子的成绩在逐步上升,更重要的是让他体验到了学习带来的快乐。”
再好的信息技术产品,如果不用起来,那也只能是一个“花瓶”。作为一所寄宿制学校,新区小学在学生课后信息化平台应用方面也摸索出了自己的一套方法。
“每个班的学生会分成几个组,直接利用大课间、午休等时间段,按组轮流到教室的一体机上完成老师布置的预习任务或电子作业。”刘西涛介绍,这样一来,不仅解决了学生放学后的设备使用问题,而且充分利用了碎片化时间。
从2012年建校推广信息化教学到现在,新区小学利用云教学平台,发挥自身优势,探索适合自己发展的教育信息化之路,在师生们的努力下已获得可喜成果。接下来,学校新筹建的计算机教室又将投入使用,相信新区小学会在教育信息化道路上越走越远。