清华附小,寻找爱国主义教育的美育路径
根据国家立德树人根本任务,把培育和践行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融入学校美育全过程,根植中华优秀传统文化深厚土壤,汲取人类文明优秀成果,引领学生树立正确的审美观念、陶冶高尚的道德情操、培育深厚的民族情感、激发想象力和创新意识、拥有开阔的眼光和宽广的胸怀,培养造就德智体美全面发展的社会主义建设者和接班人的教育思想,清华附小,梳理百年清华历史,寻找爱国主义教育的美育路径。
百年立人,百年成志!一所学校,映照一个时代。从成志学校建立起的厚德办学,经历民国时期的文化坚守,西南联大时期的刚毅坚卓,恢复时期的不忘育人,改革开放时期的守正拓新,到今天全面复兴时期正式提出成志教育。清华附小要寻找百年成志教育中国意义的价值体认和价值追求。回顾百年,无论岁月怎样更迭,不变的是“家国情怀,完整人格”!
历史是一次庄严的洗礼,历史是一次深沉的教育。百年教育历程中,清华附小一直在寻找百年的中国教育意义:核心价值观引领,课程引领,公益服务引领。,在百年诞辰之际,清华附小师生 1000 多人同台公演百年校史剧《丁香花开》,向中国人民抗日战争暨世界反法西斯战争胜利 70 周年献礼,以此进行教育与洗礼、省行与展望,进而完成一次附小人的精神皈依,寻找到他们前行的航标和远方的灯塔。
《丁香花开》校史剧是清华附小找到的爱国主义教育的美育路径,将爱国主义历史教育通过更加形象、生动、丰富、体验的美育路径,培育学校师生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也向中国人民抗日战争暨世界反法西斯战争胜利 70 周年献礼。
时值清华附小百年华诞,清华附小应该怎样追忆百年清华的历史文化?百年成志教育的思想精神又应该给学生一次怎样的洗礼?
清华附小基于成志教育的历史使命,将百年的历史编写成历史剧,全校师生进行一次校史剧的爱国主义教育洗礼。戏剧,让师生在真实的情境体验中,深刻感受百年沧桑,濡染民族精神,体悟清华担当,励志未来发展。这部剧自然融入了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清华文化精神,必将给人以震撼的精神洗礼。
《丁香花开》以成志教育为主题,以时间发展为线索,以重要史实故事为核心,分为五幕。
第一幕:萌芽——立人为本,成志于学
周诒春着眼“民族教育独立”,推行“完全人格”的办学宗旨;李仲华创办成志学校,提出“立人为本,成志于学”校训;朱自清、马约翰等大师的精神境界,濡染学子。
第二幕:生长——刚毅坚卓,自强不息
抗战期间,北大、清华、南开三所大学南迁至云南昆明,成立了西南联合大学,孩子们随父母一起迁校昆明。峥嵘岁月,以黄宁为代表的孩子们历经战火洗礼,深受老师们无微不至的呵护与爱国感染,由此立下为祖国的强大而奋发图强的使命感!
第三幕:灌溉——敬业博爱,厚德载物
抗战胜利,孩子们又回到美丽的清华园。虽百废待兴,但清华师生激情豪迈、自强不息,以“选择了清华,就选择了一生的责任”的使命感,复校办学,以兼济天下的公益情怀,勤俭持校,以正直品质举贤,培育大爱真情。
第四幕:花开——完整人格,家国情怀
在为实现中华民族伟大复兴中国梦努力奋斗的今天,清华附小情系家国,完整立人,以为聪慧与高尚的人生奠基为办学使命,基于清华附小学生发展五大核心素养,通过“1+X课程”立人的重要路径,实现完整人格的成志教育。
第五幕:绽放——百年成志,开创未来
丁香花开,清华荣光。百届校友情系母校,感恩母校。回溯百年成志之路,以史明志,共创未来!这所有角落、有故事、有意思,令人难忘的温润小学,有行动力的理想主义小学,一所有灵魂的,小学,激励着当年和今天的清华少年成为有责任担当、公益情怀和价值榜样的社会公民!
戏剧课程,通过美育实现爱国主义教育
《丁香花开》校史剧,是清华附小基于核心素养“1+X课程”探索超学科消弭式整合的戏剧课程。
清华附小以“为聪慧与高尚的人生奠基”为办学使命,坚持“儿童站在学校正,”的教育理念,以主题教学教育思想撬动“1+X课程”的构建与实施,探索学科内渗透式整合、跨学科融合式整合、超学科消弭式整合三种课程整合方式,整体提升培养学生五大核心素养“身心健康、善于学习、审美雅趣、学会改变、天下情怀”与培育和践行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
其中,审美雅趣是清华附小重要的美育素养,“审美雅趣”源于清华大学四大国学导师“至真、至美、至情”的美学境界。从小要学生形成社会主流价值的审美意识和创造美的能力。清华附小学生应拥有对美好形象、美好事物的向往与追求,学会感知美,善于发现美、体验美、理解美,在对生活、自然、科学、艺术的欣赏中,受到美的熏陶。在此基础上创造美、发展美、传播美,提高精神境界和审美品质,进而做到心灵美、语言美、行为美。
基于核心素养的“1+X课程”五大领域中的“艺术与审美”涵盖国家课程音乐、美术、书法等。“艺术与审美”侧重在艺术感受与审美体验过程中的综合理解和提升核心素养。戏剧,是“艺术与审美”领域的核心课程。戏剧课程将音乐、舞蹈、美术、语文、历史等不同艺术门类的学科进行消弭式整合,整体构建起清华附小美育课程,旨在促进每一个儿童核心价值观的塑造与综合素养的提升。由此,美育,是清华附小德育教育的重要路径,让德育教育对学生心灵、品质的塑造更加形象、立体、鲜活、生动。
戏剧课程,注重学生认知过程和情感体验。将戏剧课程学科化,注重学科内整合的同时,强调学科间的整合,消弭边界,使之成为“超学科整合”里的重要载体。通过“参与、体验、整合、创造”,构建儿童的另外一种生态,让儿童在未知可能中有一种别样的体验。
教育戏剧,构建儿童第二重生活,影响一生
在清华附小百年发展史中,总能看到戏剧教育的耀眼光芒,曾有众多戏剧大师,留下了宝贵的精神财富。戏剧大师曹禺就毕业于清华大学,《阿诗玛》的作者李广田曾担任过附小的校长,电视剧《四世同堂》中演菊子的演员李文玲就毕业于清华附小。
追溯至上个世纪,当时的学生常常在放学后自发凑在一起,写写剧本、排排戏剧、请来音乐老师当艺术指导给剧目配音乐、写主题歌等等,乐在其中。每个周末在清华大礼堂进行联欢,演学生们自编自导的简单小剧,寓教于乐。
1958年,清华附小的科学幻想剧《宇宙骏马》在海淀区八一学校礼堂公演,引起轰动,该剧主演还受到周总理的接见。七八十年代,儿童歌舞剧《公鸡会下蛋》、《胖嫂回娘家》等分别在清华大礼堂上演。九十年代儿童歌舞剧《燕子和狐狸》曾在清华大礼堂、海淀区少年宫剧场多次演出,还登上了北京儿童艺术剧场的舞台。
而今,戏剧教育在清华附小得到了传承与发展。“孩子们在戏剧活动扮演中,发现自己潜能的同时也逐渐改变他们对周围世界的看法来认识自己、认识社会。他们从最初的参与者,发展为演员、观众、导演、剧作家、舞台设计师、评论家,体验百味人生,为儿童开启第二重生活,真正为学生聪慧与高尚的人生奠基”,清华附小校长窦桂梅认为,戏剧是构建儿童的第二重生活,给孩子们提供了表达的空间,促进每一个儿童核心价值观的塑造与核心素养的提升。通过“参与•体验•整合•创造”,让儿童在未知的世界遇见未知的自己,让孩子们有一种别样的体验。
在10月17日的这次戏剧演出中,清华附小1000多名师生带来了一场校史大剧《丁香花开》,演绎了学校百年历史的风雨面貌。老师们期望通过戏剧的形式让学生融入历史,并生成新的人文积淀。此次校史剧的总导演由空政优秀青年导演、《马兰花开》总导演李欣凌担任、编剧由,戏剧学院,教授陈小玲担任。在戏剧中,每一位清华附小人无疑又经历了一次校史的洗礼。
暑假一开始,就有三百余名主要演员在三伏暑天,全情投入,摄像机不停地闪动、音响不时响起,一群孩子燥热的室内穿着棉袄“发抖”,还有大白天亮着的煤油灯,过去旧的房屋模型也出现在了综合馆里……一幕幕,一行行,很多温暖感人的故事,悄然发生着……
马璟仪是一个大气的小姑娘,在“无声的世界”这幕戏中,原先的小主角突然不能继续演时,小马主动担当大篇台词的表演任务。她一遍一遍认真背词,一丝不苟。当知道这个角色又有更适合的同学来演时,她也没有一丝抱怨,十分大气的接受并继续认真的表演原来的角色。懂谦让,明事理,能担当!
在排练中,孙晨轩并不引人注意,同学们都觉得,他是一个容易紧张、略有拘谨,又不太善于表现的男孩。在前两幕戏中,他始终都没有承担重要的角色,却一直默默地在反复体会、反复练习,每次排得满头大汗。老师还记得一次排练中他把脚弄伤了,没想到第二天竟穿着拖鞋继续坚持排练,这精神深深感动着他身边的每一个人。孙晨轩从第一幕的“默默无闻”,到第二幕的“不断坚持”,到第三幕的“大胆展现”,终于一点一点在自己的执着与努力中释放了最棒的自己,同时也获得了更多的成长。
一年级的高子涵小姑娘带给大家太多的感动。在第二天就要正式录像,排练只剩,就结束的情况下,高子涵接到导演安排给她的新剧本,已经是放学时间了,她既没有推脱,也没有胆怯怕自己完成不了任务,而是欣然接受大段台词的新剧本。小小年纪,骨子里却透着十足的把握,在对第一遍台词时就已经湿润着眼眶进入戏中,第二天录像时的表演更是让在场的所有导演和老师们潸然泪下。即使这样有灵气,但每个排练中间的休息日她依然花比在学校排练更多的时间自己练习,小戏骨的钻劲儿和投入都令人敬佩满满!同时,她也是用心演戏的小女孩,每次哭都是真哭,常常一场戏下来衣服上都是湿漉漉的,大家情不自禁地将大拇指送给她。
四年级的一个京剧班级,原本作为清华附小京剧文化特色参加百年大戏的排演,节目已经彩排了数次,全班学生都努力排练,有的孩子每天回家对着镜子反复练习自己的手势与眼神,有的孩子每天都会录下自己的唱腔,反复听,反复改。可以说,所有参加京剧的孩子都时时渴望着在百年诞辰那天登台亮相。可是,,因为大戏节目时间过长,京剧被删减了下来。孩子们哭的很伤心,一时间很难接受。其实,不止这一个节目被撤下来了。有些教师、主要小演员也被撤下来了。晚上放学回家,有一个小女孩就很委屈地告诉了父母,父母劝她,要学会接受。可是,孩子一时难以接受,因为她太爱京剧了,尤其是穆桂英,每天都对着镜子练习一招一式……爸爸与语文林老师通了电话,第二天,语文林老师在课间的时候,来到了女孩身边。林老师给女孩讲了自己的大戏故事,原来林老师一开始就跟着拍戏,演了好几个角色,但因为剧情的需要,撤掉了。但当孩子知道,是林老师自己给自己撤掉的时候,她很震撼。她想,为了百年大戏剧情需要,林老师给自己撤下来了。我怎么还这么自私呢?就在这时,林老师指着窗外的柏树,阳光正透过树缝照进来,说,“你看,我的心胸不是这缝隙,而是这缝隙背后的蓝天”。女孩,微笑地点点头,“我的心胸,不是这缝隙……”。
清华附小在寻找爱国主义教育的自由的、体验的、富有审美雅趣的教育路径,使得道德修养、人格塑造变得自由浸润儿童心灵,赋予审美气质。
此次《丁香花开》校史剧新闻发布会给公众呈现的是校史剧的三大看点:
第一,《丁香花开》是学校向祖国抗战胜利及世界反法西斯胜利70周年献礼的校史剧,将核心价值观自然地融入学生生活及血液中。
第二,《丁香花开》是学校办学使命、“1+X课程”建设所传承与守正的文化源泉和精神命脉,将作为清华少年生命的胎记、精神烙印、责任的担当!
第三,《丁香花开》某不仅在全国公演,还会向世界传播。让世界更好地感知中国、接纳中国、圆梦中华!
来源:腾讯教育