在野外,下过一场雨,就会有很多小蘑菇“蹭蹭蹭”地长出来,菌包里的蘑菇更是好养活,养点平菇、木耳甚至能丰衣足食了。
可并不是所有蘑菇都能轻轻松松养活,有些蘑菇其貌不扬,却娇气得很,比如银耳。
野生的银耳很少、栽培又麻烦,直到清朝,银耳比燕窝还贵。但是!我们中国人什么时候在吃上低过头?今天我们就来讲讲“银耳和种植”的故事。
银耳被大家称做“平民燕窝”,殊不知在清朝的时候,这不仅是给朝廷的贡品,还贵的离谱,有钱也买不到好的。如清代女官容德龄所著《御香飘渺录》中所说:“银耳那样的东西,它的市价贵极了,往往一小匣子银耳就要花一二十两银子才能买到。
说一二十两银子大家可能没概念,给大家换算下吧,晚清慈禧年间,一两银子相当于现在的100~200大洋,也就是那时候一小匣子银耳要1000~4000大洋才能买一小匣子。当然,文内的匣子到底多大,也没有定论,但用了“一小匣”这么个形容词,应该也不会很多。
至于为啥这么贵,其实还是慈禧太后种的因。有次慈禧太后得了痢疾,许多太医都束手无策,有个叫做唐容川的太医,以银耳做成汤剂给慈禧治好了。之后,慈禧就常常喝银耳汤。
有句老话叫做“上有所好,下必甚焉并贡之”。讨好“领导”谁不会呢,于是银耳在各级官员的“孝敬”中变成了贡品,达官贵人也效仿太后,争相食用银耳,然后银耳的市价就跟牛市的股票一样飙升。
当然慈禧那么爱吃也是有原因的,它和燕窝一样,是一种极其名贵的滋补佳品,有补 肾、益胃、补气、和血、强心、壮身、补脑、提神、美容、嫩肤、延年益寿的效果,适用于一切老弱妇孺和病后体虚者,还具有扶正强壮作用。
银耳是怎么种的呢?
长在树上的银耳,也叫做椴木银耳,据考证在清朝同治年间就有人工规模种植的记录了。
除了椴木银耳之外,还有一种叫做代料银耳,指的是利用木屑、甘蔗渣、棉籽壳等农副产品为主要原料进行室内袋栽的银耳。
现代袋栽银耳的基本流程:
1、育种:采集银耳组织或孢子,在菌种瓶中培育菌丝。
2、接种:将菌丝移植到菌棒上(菌棒用塑料薄膜包裹培养基制成,需高温杀灭杂菌)。
3、养菌:等待菌丝走遍菌棒并转色。
4、出耳:扩开菌棒上预留的出菇口,将菌棒摆放在架上,调控环境温湿度,等待银耳长出。
5、采收
银耳栽培方法现在太普及了,越来越多的人种银耳,价格也就降了,再也没清朝那会儿二十两银子就买一小匣子的情况了。当然,贡献,的,要数工厂化生产模式,雪菲宠耳就是在这种模式下生产的高品质银耳。
香喷喷的小仙女
工厂化种植银耳非常重要。
据了解,河北沧州福农生物科技有限公司隶属于河北恩际集团,主要从事银耳的研发、生产和销售,其工厂化种植银耳智能水平是相当的高。
福农的工厂可以智能控制温度和湿度,所以银耳的生长周期十分规律,基本是41天左右:接种后等待菌丝走遍菌棒,称为“养菌期”,历时18天。之后将菌棒上预留的出菇口割开,放到架子上,等待银耳长出来,称为“出耳期”,历时23天。
银耳生长的最佳二氧化碳浓度是商业机密
在银耳的种植中还需要一个特殊操作:在出耳期第4天,工人需要将菌棒翻过来,让银耳朝下生长。因为银耳刚开始生长时不需要太多水分,水一多很容易烂,倒置就能防止积水。
倒着生长的银耳
等银耳长到一定大小,就开始“大口喝水”了,需要把菌棒倒回来,用很多水催长,还要用雾气保湿,所以银耳菇房总是仙气飘飘。
在一团仙气和香味中成长的雪菲宠耳,是小仙女无疑了,晶莹剔透Q弹,闻上去还有一股淡淡的菊花香。
再经过削根、清洗、包装,银耳就可以进入千家万户的饭桌了。
而且雪菲宠耳通过了国家有机认证,生产全程符合有机标准,不含有害物质哦~