您的位置:首页 > 健康频道 > 健康资讯>正文

孩子矮小怎么办?

时间:2021-03-01 14:12:16    来源:新讯网    浏览次数:    我来说两句() 字号:TT

  在生活中, 很多孩子看上去要比同龄人矮小,但这并没有引起家长的重视,认为孩子到了青春期自然会长高,但专家提醒,家长千万别大意而错过孩子最佳生长期。那什么是矮小症呢?矮小症是指儿童的身高低于同性别、同年龄、同种族儿童平均身高的2个标准差(-2SD,标准线称SD),每年生长速度低于5厘米者。以下情况提示患儿生长缓慢:①儿童的生长速度3岁前小于7厘米/年;②3岁到青春期小于5厘米/年;③青春期小于6厘米/年。

  那发现孩子矮小应该怎么办?家长可以在家记录孩子的身高,从小做身高记录,记下每年身高增长值,一旦发现孩子落后同龄儿童半个头以上、一年内身高增长5厘米以下、长期坐在班级第一排,就应该意识到孩子可能是矮小,要及时到正规医院专门看生长发育的儿科或内分泌科来就诊,查明原因,及早治疗。因为骨龄与长高密切相关,所以骨龄半年至一年左右测一次,监测骨龄大小,知道还有多少生长空间。从小多运动,纵向运动,加上身体伸展运动打羽毛球,投篮,摸高,吊环,单杠,游泳等等,是,有助于身高。

  如果用生长激素,要在医生指导下,且不能过度使用。另外可以借助药物进行干预,但是要去正规医院做检查后,让专业的医生诊断,对症下药。在我国,很多家长能看到孩子的身高矮小,但是受到老传统的束缚,不能正视孩子的身高问题,从而延误了最佳的干预时期。一旦发现孩子身高偏矮,要尽早干预,赶在青春期前达到正常身高,千万不要等到骨骺闭合才想到去干预。3-12岁是矮小症的最佳治疗时期。孩子年龄越小,骨骺的软骨层增生与分化越活越,生长得潜力越大,对治疗的反应越敏感,生长效果越好!生长激素是由人体脑垂体前叶分泌的一种肽类激素,由191个氨基酸组成,通过刺激肝脏等组织产生胰岛素样生长因子(IGF-1)发挥其生理功能,促进骨骼线性生长,促进机体蛋白质合成,促进脂肪分解,抑制葡萄糖利用使血糖升高。

  生长激素共经历了以下发展过程:

  第一代生长激素(20世纪50~70年代):临床上最早应用的生长激素是从人脑垂体中提取的,20世纪50年代末开始用于临床治疗。由于生长激素的产量很少,接受治疗的人不多,即使治疗也常因药源,、剂量不足或疗程短暂等原因,导致最终身高达不到正常水平。在1985年,有4例使用该生长激素的患者发生了严重脑病,因此该制剂被欧美等主管当局命令停止使用。

  第二代生长激素(20世纪80年代早期):用大肠杆菌包涵体技术合成的生长激素,含有192个氨基酸,比人垂体生长激素多了一个氨基酸,抗体产生率高达64%,影响治疗效果,因此被淘汰。

  第三代生长激素(20世纪80年代中期):在大肠杆菌基因表达技术基础上,应用物理化学方法将192个氨基酸N端的蛋氨酸切除。

  第四代生长激素(20世纪80年代末期):哺乳动物细胞重组技术合成的含有191个氨基酸的生长激素,比第二、第三代生长激素更接近天然。但该技术可能引入一种病毒,该病毒仅存在哺乳动物体内,也就是疯牛病的病原体,同时由于该项技术成本高,收率低,目前仅被少数生产厂家使用。

  第五代生长激素(20世纪90年代):用大肠杆菌分泌型基因表达技术合成的生长激素,产物直接分泌于菌体之外。其氨基酸含量、序列和蛋白质结构与人垂体生长激素完全一致,生物活性、效价、纯度和吸收率极高,在,限度降低治疗成本的同时确保了产品的安全性、有效性和稳定性。该技术目前被国际上大多数领先的生产厂家所采用。

  在2005年以前,国内生长激素的剂型均为冻干粉针剂,使用时加入注射用水溶解,在每天临睡前30分钟至60分钟皮下注射。由于许多孩子害怕打针,因而患儿的依从性比较差。

  目前,我国已有国产生长激素水针剂,该剂型的出现消除了溶解药物给家长带来的不便和担心,配合注射笔使用使患儿的注射剂量更为准确,疗效更有保障。

  同时,我国还研制出了一周给药一次的长效生长激素,将一周七次的注射给药变成一周一次,可显著减少患儿打针的痛苦。家长和孩子再也不会为每天打针而发愁,因而必将大大拓宽生长激素的应用范围。


请选择您浏览此资讯时的心情

相关资讯
网友评论
本文共有人参与评论
用户名:
密码:
验证码:  
匿名发表
主办单位:北京时代互通文化传媒有限公司 技术支持单位:西部数码