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红高粱》修复后重映
昨日,由张艺谋执导,莫言编剧、顾长卫摄影、巩俐、姜文主演的电影《红高粱》重映,这是该片30年后再度登上大银幕。1988年,《红高粱》拿下第38届柏林电影节最佳电影金熊奖,成为首部在世界一级影展上获得大奖的华语电影。无论是出于商业还是情怀,每年以各种名义重回观众视野的电影不曾间断,然而,大部分重映后票房不理想,业内人士认为,老片重映还是一个小众市场,基本上情怀、致敬的元素大于商业诉求,想要拓宽市场必须有策略。
《红高粱》修复后重映 观众表示“看起来清楚多了”
昨日可谓是电影市场上的“张艺谋日”,《影》仍在热映,揭秘《影》拍摄过程的纪录片《张艺谋和他的“影”》也紧跟脚步于昨日上映。同天上映的还有张艺谋导演生涯的开山之作《红高粱》。
作为西影厂的经典作品之一,《红高粱》拍摄于上世纪80年代,恰逢今年是西影成立60周年,西影决定对《红高粱》的电影胶片及未公映素材进行逐帧修复并重新剪辑,并将电影画面质量提高到2K高清。有观众在看完电影后表示,修复后的《红高粱》既有老电影的质感,让人看着很亲切,同时颜色上更加饱和、画面更加清晰:“看起来清楚多了。”
经典老片接连回归 票房表现有着天壤之别
近年来经典电影重映的例子不少,市场反响两极分化。
从目前来看,国外的经典大片较受欢迎,例如2012年全球重映的《泰坦尼克号3D》就凭借经典的爱情故事加上3D特效,一度引发观影热潮,最终在国内收获9.46亿元的票房。2013年,斯皮尔伯格导演的《侏罗纪公园》同样以3D版本回归影院,尽管影片故事现在看已经不够精良,但影片所打造的视觉奇观却吸引不少年轻观众走进影院“偿愿”,为影片在中国市场贡献了3.49亿元票房。
相比之下,大部分国产老片重映票房却普遍不理想。截至目前,重映电影中,《大话西游之大圣娶亲》1.77亿元的票房已是,。而同样以3D版本出现,2015年重映的《功夫》和《一代宗师》的票房却与《泰坦尼克号》和《侏罗纪公园》有着天壤之别,原因是这两部电影并非主打视觉画面,3D特效沦为噱头,最终票房分别只有2560万元和6290万元。《甜蜜蜜》是陈可辛的爱情经典之作,《失业生》则是张国荣的经典作品之一,然而,两部影片因为题材小众市场受限,重映后也是表现平平。去年,吴宇森执导的《英雄本色》以原汁原味的港片版本呈现,但仅仅相隔一个星期,吴宇森的新片《追捕》就要上映,观众的注意力更为集中在后面上映的新片,最终《英雄本色》重映的票房也不如预期。
业内人士:选对时机,精心宣传 老片重映并非放拷贝那么简单
在接受本报记者采访时,广东省电影行业协会策划总监祁海认为,《红高粱》选在这个时间重映,“时机是找对了。一是今年正好是《红高粱》上映30周年,二是《影》刚上映不久,热度还在,大家对张艺谋的关注度也相应更高”。
作为曾多次成功策划老片重映的一把好手,祁海也与记者分享了自己曾做过的经典案例。
1995年,当时,的美国动画大片《狮子王》在广州隆重推出,祁海和他的拍档——省、市电影发行公司赵军、周俊杰竟在同一档期重新上映上海美术电影制片厂的老动画片《大闹天宫》和《哪吒闹海》,与《狮子王》打擂台,结果上座率远远超过《狮子王》。“当时的广州年轻观众,觉得动画片是小儿科,都不看动画片,广州上映动画片主要靠家长携孩子观看。《狮子王》根据外国名著改编,上世纪90年代的家长很多对《狮子王》的故事很陌生,没有兴趣。但家长们很熟悉孙悟空、哪吒,相比之下两部国产动画片在题材上更有优势。于是,我们的宣发,主要针对家长,每周只在周六、周日上午放映《大闹天宫》和《哪吒闹海》,家长、孩子都放假,家长都乐意带孩子观看这两部国产动画片,上座率当然高。《狮子王》在档期内每天都放映,场次虽多,但因为周一至周五家长、孩子都没时间看电影,因此,《狮子王》首周上座率就低于《大闹天宫》和《哪吒闹海》。我们又及时推出‘美猴王击败狮子王’的话题,对于媒体和观众都足够吸睛。”
在祁海看来,尽管经典老片有一定的IP优势,但是选择重映也要有所讲究:“放什么,什么时候放?要选对时机,宣传包装老电影也要精心设计,不一定花很多钱,但要有智慧,有的放矢。”
祁海说,4年前,他就指挥青宫电影城重映《红高粱》:“当时华夏发行公司重新发行《红高粱》修复版,我们发动一些基层单位组织了10场《红高粱》的包场,都是年轻员工观看,很受欢迎,该片的复映票房共计3.3万元,平均一场超过3000元,现在很多新电影放一场都达不到这个数。”老电影、老故事,又没有现在年轻观众熟悉的流量明星,到底凭什么吸引观众?原来,祁海想了一个妙招,就是在《红高粱》每一场放映之前,他在影厅以说书形式给观众讲故事:“我不讲银幕上的剧情,而是讲《红高粱》在银幕下的青春故事:30年前张艺谋、巩俐、姜文等一群无名小辈,是怎么以极低的成本拍出,部在A级国际电影节获大奖而且很卖座的影片,这其中的励志精神和成才智慧,今天的年轻人听了很有共鸣。”
祁海认为:“老片重映是对过去经典电影的致敬,但毕竟那是老观众们的回忆,对于年轻观众来说很陌生。今天的电影消费主力是年轻人,老电影如选择上院线,就不能只靠情怀撑场,还得仔细分析片子有哪些吸引90后、00后的元素,找准定位、精准营销,而不是片子拿来就放。”