移动互联时代,网络为我们的生活带来极大的便利,手机支付、手机购物、网络教育等,都是移动互联网带来的“福利”。我们的日常生活离不开各具特色的智能手机App,与此同时,校园也享受到移动互联网的便利,国内一些高校引入了“互联网+校园App”的管理模式进行校园服务。
2月28日,中国互联网络信息,(CNNIC)在京发布第43次《中国互联网络发展状况统计报告》。截至2018年12月,手机网民规模达8.17亿,网民使用手机上网的比例达98.6%。大学校园里,学生们更是人手一部手机,以便学习、生活和交流。高校对学生的教育和管理也与时俱进,通过“互联网+”的形式服务师生。高校通过智能App对学生进行线上管理、在线服务,在节省了一定的人力和物力的同时,也提高了管理效率,为双方提供便利。
校方紧跟时代,想要利用智能App为师生服务的初衷可佳,但在推进使用的过程中,有时反而给学生带来了不便。跑步、打水、查询学分、找自习室、连接无线网络……大学生的手机被各类校园App“霸屏”。曾有记者采访了全国多个省份、多所高校的大学生发现,每位大学生平均下载约4个App。移动终端让大学生享受到一些便捷的服务,但手机App种类繁多、单个App的功能过于单一,也徒增了大学生的烦恼。而且,以智能手机为载体的App还可能因手机设备、网络环境、技术等方面的局限,不能随时随地进行便捷服务。实际上,校园App应坚持为师生服务的初衷,理性使用。
让校园App真正发挥服务功能,确保给学生提供便利,需要校方、学生和有关部门三方联动,握指成拳。
校方在校园里推进智能App的使用时,应广泛调研,征求学校师生的意见,做到有的放矢,考虑师生实际需要,尽可能精简App的数量,采用具有多功能的智能App,进行高效服务。同时,对于智能App要进行实时监管,定期收集学生反馈意见,与APP服务商沟通,促进App改进不足,提升服务质量。清华大学信息化技术,曾推出、名为“At Tsinghua(在清华)”的手机应用,受到清华学子的欢迎。技术,正是在广泛调查的基础上,发现学生经常查询自习室和图书馆借书的信息,便着重打造这款App强大的查询本领,以便服务学生。在查询服务的功能之外,该款App还兼有网络课堂、无线网络登录、查看校内新闻等多种功能,方便了清华师生的校园生活。
学生应该具有主人翁意识,使用智能App时多反馈意见,与校方沟通,促进App服务的改进提升。
据教育部网站消息,3月12日,教育部印发《2019年教育信息化和网络安全工作要点》。其中提到,教育部将与网信部门开展联合行动,治理校园App乱象。研究制定规范校园App管理的意见,规范第三方校园App的引入和自主开发校园App的建设。有关部门的重视与相关意见的出台将会促进校园App朝着服务师生的正确轨道行进。
校园智能App是顺应着智能化、信息化的时代潮流的新事物,目前存在着一些不完善的地方。我们应该有一定的耐心,推动其朝着更加精简化、实用化、便捷化的方向发展,让校园智能App真正成为服务师生的工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