您的位置:首页 > 教育频道 > 教育新闻>正文

最美教师应做到师德高学问深讲课好育人多

时间:2019-03-26 14:30:35    来源:新讯网    浏览次数:    我来说两句() 字号:TT

  魏建 资料图片

  今年的政府工作报告中提出,推进一流大学和一流学科建设。努力办好人民满意的教育,托起明天的希望。近日,中国现当代文学国家,学科学术带头人、山东师范大学魏建教授接受记者采访时表示,推进教育现代化,必须要加强高校的本科教学工作。

  科研、讲座、开会、调研,为推动中国现代文化和现代学术“走出去”建言献策……这张忙碌的行程表便是61岁的魏建日常工作的真实写照,然而,他依旧每周雷打不动地出现在山东师范大学的课堂中,从本科生的基础课到博士生的研究指导,一直坚持了38年,即使遇到出差,回来后他也会马上给学生把课补上。

  对于教师这一职业,魏建一直引以为荣。“我在山师教的第一批学生是个军官班。上课第,,我一进教室,满屋人穿着统一的军服起立向我行军礼。当时我才20多岁,既没有多少学问,也不懂教学艺术,但学生给我的却是尊重、关爱和包容。”

  2017年,魏建被评为“齐鲁最美教师”,在2018年,他又成为“全国最美教师”的候选人。“师德高、学问深、讲课好、育人多”,这是魏建心中“最美教师”应该具备的条件,也是他多年来一直坚持的标准。

  “拿研究郭沫若来举例,他不仅对现代诗学和甲骨文、金文等古文字研究有着重要的贡献,而且还在科学、教育、外交、书法等方面涉猎颇广,他既是一位‘百科全书’式的人物,也是理想主义的旗帜。因此,对郭沫若的研究有着极高的历史价值和当代价值。”作为国际郭沫若研究会执行会长、中国郭沫若研究会副会长,三十多年来,魏建对郭沫若的研究从未止步。

  1985年魏建考入山师中文系攻读中国现代文学专业研究生,为了完成作业,他被动选择了并不太感兴趣的郭沫若作为研究对象,然而他的第一篇学术论文便被《郭沫若研究》采用,而且主编黄候兴邀请他出席当年在湖南举办的全国性的郭沫若学术研讨会。从此,他成了郭沫若的忠实“粉丝”。

  经过多年研究,魏建发现《郭沫若全集》中出现了很多作品遗漏,因此他决定着手弥补这些缺漏。此后的几年时间,魏建在上海、北京、四川等地来回奔走,翻阅旧报刊、旧书籍,寻找郭沫若的佚作和相关文献史料,并进行核查、考订、辨析和整理。到2007年,就已经搜集整理出《郭沫若全集》遗漏的文学作品1600余篇,2012年,他主持的《郭沫若文学佚作大系》完成,这是郭沫若研究领域第一个获得国家社科基金支持的项目,在结项时还被评为优秀国家社科基金项目。

  正是这种高标准的要求,也让他的课在山东师范大学受到众多学生的喜爱,几乎每一节课学生都会不由自主地响起热烈的掌声,有人来“蹭课”更已成为课堂的常态。

  现在,除了日常的教学工作外,魏建还在科研项目上继续攻坚克难,由他联合国内一流专家学者共同研究的国家社科基金重大项目“中国近现代文学期刊全文数据库建设与研究(1872—1949)”和由他主持的国家社科基金,项目“郭沫若作品修改及因由研究”正在有条不紊地进行着。

  在谈及新一年的工作计划时,魏建告诉记者,他还要继续在这两个项目上进行深入研究,争取早日能够有所突破。此外,魏建表示,虽然他离退休还有几年时间,但仍然要大力培养和扶持年轻学者,为年轻人创造更广阔的空间,做好学科的梯队建设。


请选择您浏览此新闻时的心情

相关新闻
网友评论
本文共有人参与评论
用户名:
密码:
验证码:  
匿名发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