您的位置:首页 > 教育频道 > 教育新闻>正文

学风也是专业问题和学生发展问题

时间:2018-11-28 09:30:37    来源:新讯网    浏览次数:    我来说两句() 字号:TT

  自20世纪90年代末伊始,学风问题成为高校不容忽视的一个显性问题——不少大学生学习乏力,缺乏学习动力;学术失范、学术不端、学术腐败等问题在高校屡屡发生,一些教师和知名学者也参与其中,甚至一些国际期刊还出现大面积撤稿事件,不少撤掉的稿件来自中国高校。

  面对学风问题,教育部采取了多项举措,如2002年发布了《关于加强学术道德建设的若干意见》,2006年和2009年分别成立了教育部社会科学委员会学风建设委员会和科学技术委员会学风建设委员会,2011年发布了《关于切实加强和改进高等学校学风建设的实施意见》,2016年发布了《高等学校预防与处理学术不端行为办法》,2018年发布了《新时代高校教师职业行为十项准则》,不断推动解决学风这一难题。

  如何认识和改进高校的学风?这既是实践问题,也是理论问题。通常,高校的学风研究是以师生对自己所在学术环境的共同感受为基础,即以他们对学校的学术政策、实践行为、工作流程和行为方式的感受和认识为基础,其中,高校的学术环境和师生的共同感受是两个核心要素。目前,我们对高校学风的认识,大多还停留在对师生行为的观察上,停留在经验判断层面,缺少通过定期的感知调查而形成的证据。在强调理性决策的今天,这一现状显然不利于我们深入认识学风问题。因而,要改变这一现状,高校的,至少需要从以下三个方面认识和改进高校的学风问题。

  首先,学风问题是管理问题。由于高校的绩效管理和学术明星的选拔,大多是以科研成果的数量为硬性条件,加之科研成果的数量与个人的利益回报直接挂钩,提高产量成为某些教师压倒一切的优先级,甚至不惜违背学术伦理,参与伪造、篡改或剽窃等活动;某些教师对自己没有实质参与或贡献的科研成果也欣然署名;另一些教师对课堂教学采取得过且过的态度,对学生的学业困难视而不见。面对上述问题,某些高校采取的是回避或大事化小的态度。这些现象表明,学风问题也是管理问题,教育行政主管部门还需加大干预力度,完善高校的信息公开和本科教学质量年度报告发布制度就是一个选项,以此可以加大社会的监督力度。另外,从文化场域上看,以科研成果数量为基础的激励机制是否具有正当性和可持续性,管理者必须直面这一问题。当然,在加大高校运行透明度的同时,明确高校的学术伦理细则,推动双肩挑岗位的分离,明确两类岗位的权责边界,明确学术成果署名的细则,明确利益冲突细则,这些都应该成为高校学风建设的当务之急。

  其次,学风问题也是专业问题。对高校来说,谁来教、教什么、怎么教和谁来学,这些问题都应该属于专业领域的范畴,需要专业知识和技能才能够进行明智的判断和选择。例如,扩大招生规模虽然可以增加高等教育入学机会,但也可能会加大因学业准备度不足而引发的矛盾,如果高校没有专职部门在学业方面提供支持,学生的学业困难就会加大,最终可能丧失学习的信心。同样,如果教师的专业准备度不足,或缺少对教学科研工作的热爱,他们的教学工作恐怕也难以满足学生的需要,更谈不上激发学生的好奇心和学习兴趣,培养创造力和创新力就更加无从谈起。另外,考虑到学风问题是专业问题,改进学风就更加需要专业人员的认同和奉献精神,这与注重利益回报的管理方式必然会形成张力。因此,在学风建设中,管理问题和专业问题应当分离,在谁来教、教什么、怎么教和谁来学等校内政策的制定和执行方面,学术人员应该更多地参与决策,而不应限于参与评议和咨询。条件成熟的院校可率先建立本科生荣誉项目,以此激发拔尖学生的荣誉感和责任感,满足拔尖人才培养的需要。同时,高校也要建立学业支持的专职部门,为学业困难的学生提供及时有效的帮助,尊重学生的差异和个性化的需要。

  再次,学风问题也是学生发展问题。在传统意义上,高校的学生工作把思想政治教育和道德情操教育放在了工作的,,面对学生迟到、早退、旷课、考试作弊等问题,学生工作者往往通过思想道德教育予以干预。不过,根据大学生发展的七向量理论,在本科四年阶段,大学生通常经历七个发展阶段,每个阶段都有方向性,都有必须完成的发展任务,包括发展能力、管理情感、发展互助的人际关系、发展成熟的人际关系、发展认同、发展目的、发展诚信。如果大学生在上述任何一个阶段没有完成发展任务,他们就难以进入后续阶段。基于这一社会心理理论,学风问题可以被看作是第一阶段的智能发展问题。在此阶段,如果任课教师或高校的学业支持部门能够为智能发展遭遇瓶颈的学生提供有效帮助,这些学生就能够顺利地完成该阶段的发展任务,从而能够进入第二阶段,反之,他们就会停留在第一阶段,使第一和第二阶段的发展任务产生叠加效应,导致智能发展和情感管理纠缠不清,最终可能导致辍学或其他行为问题。简而言之,学风建设需要把大学生的学习和发展联系在一起,增强学术院系与学生工作部门之间的协作,建立一体化的学习和发展环境。

  总之,高校的学风建设包含复杂的因果关系,单一的思路、方法和视角恐怕难以有效地发挥建设作用。因此,高校的学风建设需要从多个视角予以规划和认识,以定期的感知调查建立事实依据,以不断改善校内外环境来推动系统的学风建设。


请选择您浏览此新闻时的心情

相关新闻
网友评论
本文共有人参与评论
用户名:
密码:
验证码:  
匿名发表